列印 | 關閉視窗
 
上海市民平均每年讀7本書
發佈日期:30/08/2018
消息來源:中國日報上海分社
市新聞出版局最新公佈的「2018年上海市民閱讀狀況調查」顯示,上海市民平均年閱讀量為7.00本,逾7成市民願意一年花50元人民幣(下同)以上買紙質圖書。喜好的圖書類型排名是:「文學」、「歷史」、「日常生活」、「心理」和「經濟/管理」。

市民對於閱讀的基本認知

紙質閱讀依然是上海市民在閱讀方式上的第一選擇,但數碼閱讀也在廣泛使用之中被認可。在「獲取閱讀資源的途徑」的七個選項中,最高的「網上購買」比第二選擇高出6.16個百分點。
 
打造實體書店,使其成為市民喜聞樂見的閱讀購買場所,使其成為國際大都市的文化地標,乃是正視閱讀趨向網路/網購化現實的重要措施。本市以家庭、學校、單位為軸心所進行的閱讀將有利於推動這一活動的發展。
 
市民的閱讀興趣
 
在喜好的圖書種類上數年來選擇穩定:「文學」、「歷史」、「日常生活」、「心理」和「經濟/管理」自2012年至今年基本上穩居前五位。
 
讀者的閱讀興趣往往著眼於通俗、有趣、實用等方面;而相對過於專業的科學技術、工程技術等類圖書的受眾面則較小。居於圖書和報紙之間的期刊集時效性和知識性於一體,知識呈現的方式也更多樣。「使用數碼設備進行閱讀」的內容主要集中於時事新聞及其背後的深度評論、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資訊、令心情放鬆的娛樂消息等。
 
市民閱讀的時間與頻率
 
在紙質閱讀和數碼閱讀的時間分配上,「紙質閱讀>數碼閱讀」。
 
每天閱讀紙質圖書的時間連續六年首選在「15至30分鐘」和「0.5至1小時」兩個主要時間段;2018年的新變化是,每天閱讀時長在「1至2小時」的位次由2017年的第五位上升到第三位,比例也有提高;可見,儘管數碼閱讀對紙質閱讀產生一定的衝擊,但閱讀紙質圖書的優勢趨向穩定,總的閱讀時間在增加之中。
 
在每天使用電子終端的閱讀時間上,「15至30分鐘」、「0.5至1小時」和「1至2小時」已連續四年分別位居一、二、三位;數碼化的發展提高了市民數碼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帶來了整體閱讀人群與閱讀時間的上升;而作為每天接觸的數碼媒介主體的手機和互聯網,則使得可擕式閱讀成為市民碎片化時間段閱讀首選的可能。
 
市民對於傳統(紙質)閱讀的認知
 
「需要深度閱讀」、「資料的權威性、學術性」、「內容需要反覆閱讀」、「專業性強」都與閱讀品質、閱讀效果直接相關,其排位的長期靠前說明在進行深度閱讀時在某種程度上對於傳統紙質閱讀的傾向或者依賴;但是隨著對於數碼閱讀的適應以及新生代閱讀群體的成長,數碼閱讀與紙質閱讀的差距會逐漸變化。自2012年以來,「1至3本」、「4至6本」、「7至9本」大體位居前三。市民年讀書量在1至9本的比例為69.21%,年讀書量在10本及以上的比例為22.77%;如果將所有選項的資料加權平均計算,上海市民平均閱讀量為7.00本,「7至18歲」市民的平均閱讀量為7.95本,上海市民的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在全國範圍內處於前列水準。
 
市民對於數碼閱讀的認知
 
手機成為市民數碼閱讀最重要的載體的態勢已經形成。愈益成熟的數碼媒體技術以及手機功能的增強促進了手機閱讀範圍的擴大,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將對手機閱讀會有更大的推動;「從不進行數碼閱讀」選項的連續排後,可以從反面說明數碼閱讀幾乎是全民參與的。數碼閱讀因其內容豐富、查詢便捷、終端共用、攜帶方便、成本低廉等給讀者帶來諸多便捷,但其存在的問題如「容易導致視覺疲勞」、「權威性不足」等也成為痼疾。
 
市民關於閱讀的消費狀況和傾向
 
上海市民在一年中自費購買紙質圖書的支出,排在前四位的選項分別為「101至200元」、「51至100元」、「201至500元」、「20元以下」。
 
願意在一年內為購買紙質圖書支出50元以上費用的調查對象的比例達到76.45%,比去年增加了0.57個百分點,為歷年來最高。總體來看,紙質圖書的消費意願比較穩固。
 
近五年來,願意出錢購買數碼出版物的比例連續上升,數碼出版物零消費和低消費群體的比例亦在逐年降低。數碼閱讀物的品質提升,形式豐富,更新及時,價格合理,性價比高,獨家首發等特點將會改變數碼出版物的消費理念,閱讀者接受付費數碼閱讀將是必然趨勢。
  
調查方式
 
本次調查從2018年1月開始啟動,有效樣本量為4901份——其中網路問卷樣本1,425份,佔全部統計問卷的29.08%;紙質問卷3476份,佔全部統計問卷的70.92%。實際樣本量佔總體比率為0.214‰。
 
在4,901份樣本中,男性樣本2,527份,佔51.56%,女性樣本2,374份,佔48.44%;以年齡段進行區分,7歲至25歲樣本佔31.39%,26歲至50歲樣本佔50.03%,51歲至60歲樣本佔10.73%,60歲以上樣本佔7.86%。

 
  關閉視窗
網站地圖 | 隱私保護條款 | 免責聲明 | 輔助功能
©2006 The Hong Kong Printers Association 保留所有權利。
使用本網站即代表您同意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