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 關閉視窗
 
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出爐 顯示紙質閱讀仍有潛力
發佈日期:06/05/2019
消息來源:出版商務週報
近日發佈的第16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數碼化閱讀已經成為當前全民閱讀的「生力軍」。但中國地圖出版集團趙強認為,紙質閱讀依然潛力巨大,因為一本好書的文化、思想、知識內涵要遠遠大於其他媒介形式。

這個閱讀調查報告有兩點值得關注:第一,2018年中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7本,與2017年的4.66本基本持平,連續多年未能突破5本。第二,2018年中國超過半數的成年國民傾向於數碼化閱讀,人均電子書閱讀量為3.32本,較2017年增加了0.2本;他們的網上活動以閱讀新聞、社交和觀看視頻為主,娛樂化和碎片化特徵明顯。可見,儘管全民閱讀工作已經開展了十餘年,但要想全面激活閱讀市場,並不容易。
 
紙質書增長乏力,但仍是全民閱讀主流
 
八億多網民、四家公司位列世界網絡公司TOP10,中國無疑成為互聯網產業發展最快的國家。與此同時,網絡閱讀也前所未有地得到重視與關注。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數碼閱讀產業規模達到254.5億元,較上一年增長19.6%,仍處於較快增長期。大眾閱讀用戶規模、專業閱讀用戶規模分別達到4.3億和1,417.9萬。在今年4月舉辦的第五屆中國數碼閱讀大會上,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精彩紛呈,人們對數碼閱讀的未來更加期待。有專家預測,智能手機、車聯網、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都將成為閱讀的載體。
 
數碼閱讀雖是全民閱讀的「生力軍」,但並不是唯一的閱讀選擇。儘管不少人以為,數碼閱讀與紙質閱讀並無差別,甚至認為網絡閱讀可以徹底取代傳統的書報刊閱讀。但一個人要想獲取深度知識,還是要依靠紙質閱讀。因為數碼閱讀只是一種快捷的資訊傳遞,缺乏系統性、科學性,沒有經過嚴格的校勘和訂正,錯訛現象比比皆是。同時,長時間地進行在線閱讀也對健康不宜。
 
當代大學生、中學生的讀書生活正受到網絡的猛烈衝擊。以西安為例,調查顯示,西安高校學生的讀書時間正在持續減少:他們每天的上網時間為1至2小時,去圖書館看書、借書的學生越來越少,他們寧願去電子閱覽室看一些過目即忘的東西,也不肯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而中學生們迫於中高考的壓力,缺少充足的閱讀時間,倡導課外閱讀也成了一句空話。這次調查結果顯示,2018年0-17週歲未成年人圖書閱讀率為80.4%,低於2017年的84.8%。可見,在青少年閱讀中,依然存在巨大的短板和誤區。
 
令人遺憾的是,隨著讀書人群大批減少,出版業也受到直接衝擊,出版社、書店、印刷廠、造紙廠舉步維艱。因此,面對數碼閱讀的日益崛起,以及讀者不斷產生的新需求,比如聽書、演書等,出版人需要不斷思考如何實現融合發展。但無論閱讀環境如何變化,提供優質的內容依然是出版業永恆的追求。
 
數碼閱讀增長迅速,但無法取代紙質閱讀
 
在新信息、新技術、新知識、新思想層出不窮的當下,如果不能勤讀書,及時對大腦進行知識「充電」,可能會被時代迅速淘汰。關於讀書的重要性,古今中外有識之士的論述可謂是汗牛充棟。記得上世紀80年代,人們為擁有圖書館的借書證而費盡周折,如今借書證早已風光不在。即使學校圖書館邀請學生去借閱,學生們也不肯輕易光顧。
 
不同於讀報、看雜誌、聽廣播、上網瀏覽、看電視等,紙質書傳達出的文化、思想、知識內涵要遠遠大於其他媒介,便於人們在閱讀中反覆咀嚼、吸收。讀書時,人們的思維活動是主動的、全方位的;看電視、聽廣播、上網時,則是被動的、有限的。不少人樂於整晚在電視和手機遊戲中消磨時光,對讀書不屑一顧。還有人只看內容提要和一些速讀網站列出的關鍵詞,以為這樣就能快速掌握圖書內容,無異於自欺欺人。真正能夠潛心讀書的人不多,也是這個時代的一大遺憾。其實,只要每天擠出一點時間閱讀,日積月累必定成果顯著。
 
閱讀本來不應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由於網絡等新型媒體的異軍突起,吸引了絕大多數年輕人的眼球;社會選擇和休閒文化的多樣,使人們難以靜下心來潛心讀書;社會生活的普遍浮躁,新「讀書無用論」的抬頭,再次攪亂了年輕人的心靈;以能上大學為最好出路的應試教育,使得學生讀者在最好的閱讀時期,不停地在題海中遨遊。慶幸的是,如今閱讀問題得到了國家的關注,促進全民閱讀已經連續六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各地開展的閱讀節、閱讀日活動此起彼伏,各類智慧型、開放性、兼容性書店也陸續開辦,閱讀再也不是被人遺棄的活動。

 
  關閉視窗
網站地圖 | 隱私保護條款 | 免責聲明 | 輔助功能
©2006 The Hong Kong Printers Association 保留所有權利。
使用本網站即代表您同意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