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 關閉視窗
 
成都: 非物質文化遺產帶動產業融合新場景
發佈日期:21/10/2019
消息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10月17日,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以下簡稱「非遺節」)開幕式在成都國際非遺博覽園舉行,各國非遺文化薈萃一堂,共襄盛宴。共有86個國家、1100多個非遺項目、5600多名代表參與是次活動。
 
本屆非遺節以「傳承多彩文化創享美好生活」為主題,由開幕式暨演出、非遺國際論壇、國際非遺博覽園主會場活動和分會場以及配套活動4大板塊活動構成,舉辦6個論壇、6大展覽、3項競技、28個分會場、200余個社區實踐等各類活動540餘場。
 
本屆非遺節大力發揚非遺文化,推動非遺傳承助力脫貧攻堅,營造非遺傳承與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新場景。非遺節期間,圍繞「非遺傳承和文旅融合」開展國際論壇、「天府旅遊名縣」主題日文化等活動。
契合文旅融合戰略,本屆非遺節主動探索將非遺基因全面融入旅遊,培育文旅融合新業態,正式推出10條成都「非遺之旅」旅遊線路和40個非遺專案體驗基地。此外,非遺節期間,十大天府旅遊名縣也通過舉辦主題展覽、主題日演出和推介活動,將白龍紙偶、峨眉武術等非遺項目帶到觀眾身邊,讓更多非遺文化亮相國際舞臺。
 
此外,遍佈四川各地的28個主題分會場也與非遺節聯動,開展傳統節日習俗體驗、傳統表演藝術展演、傳統工藝展示、非遺傳習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同時,秉承「重交流、輕比賽,重推廣、輕形式」的原則,突出非遺技藝的傳承、交流、展示。國際競技活動舉行中國民族樂器傳統技藝競技、竹編競技和川派盆景競技暨精品展三大競技活動。其中,中國民族樂器傳統技藝競技吸引了來自全國40個民族的89項民族樂器,來自全國各地的傳承人現場展示樂器製作技藝以及演奏技巧,展現民族樂器的獨特魅力。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兼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王福州認為,構築遺產保護體系是非遺文化發展的基礎性工作,既有利於學科教學,也有利於文旅融合。無論是讓文化遺產活起來,還是文旅融合,都應讓非遺在更大舞臺、更大層面發揮作用,要和扶貧、教育等方方面面相融合。
 
作為國際非遺節永久性會址,位於成都青羊新城核心區的成都國際非遺創意產業園,近年來不斷探索園區發展新思路,實現從「非遺博覽園」到「非遺創意產業園」的功能區創新式跨越。
 
以「國際非遺+」為標籤,成都國際非遺創意產業園有著獨特的發展優勢——是四川省唯一的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區,適合成為區域發展所需要的集度假、旅遊、文化、生態、創意及產品的文旅集聚地。
 
近年來,園區遵循「唯一性、長效性、國際性」的原則,以文旅品牌跨界及國際非遺創新為園區特色,帶動文創、旅遊、演藝、音樂、會展、商業、娛樂等領域融合發展,形成特色產業生態鏈,構建集「文、旅、產、商」一體化的城市文化體驗核心區,打造全國唯一以「國際非遺+」為超級IP的城市文創跨界度假區、城市微旅遊目的地。
 
國際非遺+時尚、國際非遺+旅遊、國際非遺+科技、國際非遺+影視……成都國際非遺創意產業園不斷加強產業關聯協同,嚴把產業細分領域、企業項目招引准入,促進產業鏈耦合和生態圈形成。
 
2019年,據不完全統計,成都國際非遺創意產業園已承接舉辦音樂、影視、演藝、體育等領域節會活動50餘場,吸引人流超50萬人,北京摩登天空、深圳兄弟時光等品牌廠商與園區已經成為深度戰略合作夥伴。
 
國際非遺博覽節為成都國際非遺創意產業園提供寶貴的發展源泉,園區先後完成了載體建設、功能完善和產業佈局,實現了從節會舉辦地向產業源生地的角色轉變。同時,隨著產業功能體系的逐步完善,園區也為國際非遺節創造了更好的舉辦條件和社會效益,實現產業資源整合,打造非遺新場景。
 
  關閉視窗
網站地圖 | 隱私保護條款 | 免責聲明 | 輔助功能
©2006 The Hong Kong Printers Association 保留所有權利。
使用本網站即代表您同意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