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 關閉視窗
 
內地智能包裝發展 逐成為新興產業
發佈日期:26/01/2021
消息來源:數字印刷

隨著中國製造2025」、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不斷融合到製造業中,中國製造業的信息化、智能化水準不斷提高,而作為服務製造業的包裝產業,不僅可為工業產品提供安全防護、方便運輸等,還可通過信息化、智能化的包裝技術,使包裝具備信息傳輸、資料搜集、全程追蹤等功能,與製造業聯合建立起新型工業製造系統。

在《中國包裝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關於加快我國包裝產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著力發展智能包裝商品,推進智能包裝一體化發展,提升包裝信息化、智能化水準,包裝智能化發展成為包裝行業新的發展方向和機遇。

智能包裝是指在包裝基礎功能上,運用化學、物理、電子資訊、材料、通信等技術,對包裝及內裝物在流通全過程的控制、記錄、識別等,使包裝在傳統保護產品、方便運輸的基礎上,具有資訊資料傳輸、記錄、感知、交互等功能,有效擴展、外延包裝產品功能。

但隨著大數據、智能化時代的來臨,人們希望商品流通過程也更加資料化、智能化,因此將通信技術、電子信息技術、智能材料等逐步應用到包裝產品中,從而形成智能包裝系統。

根據使用技術不同,智能包裝可分為功能材料型、功能結構型及資訊型三種。

功能材料型智能包裝:將具有氣味敏感、溫度變化敏感、光電感知的功能材料融合到包裝中,使包裝對外部環境變化具備感知和識別功能,從而實現對包裝內容物溫度、濕度、密封性等有效監控。將智能防偽材料應用到包裝產品中,利用光、電、磁等技術增強包裝防偽效果,從而實現包裝有效防護。

功能結構型智能包裝:功能結構型智能包裝是指利用物理結構原理,通過改變、增加、優化部分包裝結構,或從物理構造方面設計新型功能結構,使包裝在某些方面具備智能性或特定功能,增強產品包裝的便捷性、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智能性,滿足包裝應用商和消費者特定、個性化需要。

信息型智能包裝:信息型智能包裝相對於上述兩種包裝,它不需要改變包裝結構或應用新型包裝材料,主要是利用電子信息技術、物理、通信等技術,在包裝外部或表面增加條碼、二維碼、RFID標籤、感測器等,通過資訊和通信技術顯示、展現、傳達相關的包裝資訊,並借助包裝信息數據管理系統實現產品存儲、運送、銷售、回收等全過程管理。

隨著物聯網、人工智能、5G技術的迅速發展,人類的生產生活將進入萬物互聯時代,智能信息應用分析的場景將越來越普遍,而智能包裝未來幾年內,將隨著5G技術普及、印刷電子技術及其相應材料、設備、工藝等的逐漸成熟而迎來迅猛發展。融合RFID、印刷電子感測器、智能材料的包裝,不僅可以實現商品的防偽溯源、防竄貨、互動行銷、消費分析等,通過建立包裝信息化系統,使整個包裝製造和銷售過程信息透明化,實現包裝全過程可追蹤。未來一段時間,智能包裝發展將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功能性智能包裝:傳統功能性智能包裝在電源、線路、電路板等方面,存在體積大、成本高、包裝嵌入不美觀等缺陷,而隨著印刷電子技術的快速發展,採用印刷電子技術的印刷電池、導電油墨線路、印刷感測器、印刷顯示器等,製作智能包裝具有柔性、環保、體積輕薄、成本低等特點,將極大推動功能性智能包裝發展。

食品、醫藥智能包裝:結合印刷電子、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材料技術、食品保鮮等技術,研發針對食品、醫藥特定領域的功能性包裝。如面向醫藥領域的吃藥記錄和吃藥時間提醒醫藥包裝,採用食品新鮮度指示標籤記錄、回饋食品保質期的食品包裝等;冷鏈物流包裝利用印刷紙電池、溫度感測器和RFID標籤等,可以即時監控物流包裝的溫度和實現產品溯源追蹤。

具有交互體驗智能包裝:將交互體驗設計和智能包裝技術進行有效融合,使包裝從外觀上及表現形式上,可與消費者進行互動、情感交流,並結合內容定制,使包裝更加貼近消費者。

3D列印智能包裝:利用3D列印技術,使智能包裝生產製造過程中的靈活、快速回應,縮短智能包裝產品開發和打樣時間,降低開發成本。此外,在智能包裝中集成的功能器件也日益多化,包括柔性印刷電子技術、碳納米材料技術、矽光電技術、感測器列陣、生物傳感技術等,可以為智能包裝帶來更全面的感知功能。隨著納米材料、雲計算、大數據等發展,智能包裝的發展也呈現出多樣性和包容性,從單一功能拓展至多功能,使人機互動式溝通更為便捷,使得智能包裝更加主動地呈現出交互性,未來智能包裝的發展將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

 
  關閉視窗
網站地圖 | 隱私保護條款 | 免責聲明 | 輔助功能
©2006 The Hong Kong Printers Association 保留所有權利。
使用本網站即代表您同意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