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 關閉視窗
 
疫情中的德國圖書市場
發佈日期:17/08/2021
消息來源:出版商務週報
在社會面臨挑戰的時期,人們對圖書的需求尤為旺盛。雖然書店在疫情期間被迫關閉長達數月,但它們和出版社依然成功激發了人們的閱讀熱情,並通過創新和數碼化方式為讀者提供了更多優質圖書。

德國實體書店的線上銷售額增長顯著,但由於高昂的運營成本和實體店的明顯虧損,書店依然承受著較重的經濟負擔。德國出版業的總銷售額在2020年增長了0.1%,基本保持穩定。線上銷售則增長了20.9%,佔2020年總銷售額的四分之一。實體書店依然是最重要的銷售渠道,但銷售額呈下降趨勢。2021年的前景尚不明晰,上半年,實體書店的銷售缺口為2019年的22.9%。
 
據捷孚凱(GfK)2021年1月的調查數據顯示,25%的德國讀者比疫情爆發前的閱讀頻次更高。這一數字在年輕人中的增長尤為明顯:10至19歲的青少年中,有34%更經常閱讀;20至29歲的青年中,這一比例32%。
 
讀者購書的比例也在疫情期間保持穩定,與2019年相同,2020年的大眾類圖書市場上,消費者佔10歲以上居民總數的43%。圖書市場在2020年流失了40萬消費者,這幾乎是過去10年中跌幅最小的一年。僅2018年情況例外,這一年的購書人數甚至有小幅增長。
 
儘管2020年實體書店關閉了數週,但對圖書的巨大需求使得出版業的營收保持在93億元(歐元,下同)的穩定水平。實體書店的營業額達到39億元,佔整個圖書市場的42%。實體書店仍是最主要的圖書銷售渠道,但其銷售額還是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9%。與之相比,網上書店的交易額則增長強勁,其中一半來自實體書店的網上商店:營業額從18.6億元上升到22.4億元,增長了20.9%。2020年網上書店的營業額佔整個圖書市場的24.1%,而2019年這一數字為20.0%。
 
在書店關閉等限制下,電子書等數碼化內容呈現方式在2020年的閱讀生活中大受歡迎。大眾類圖書市場中,電子書的下載量增加了16.2%,在該類市場中的佔比從5.0%上升到5.9%。有聲書的下載量也增長了24.5%,增幅明顯。電子書和有聲書的包月服務銷售額也增長了28.4%。
 
2020年,德國出版機構的運營總體穩定。但不同圖書品類之間存在巨大差異:增長了4.7%的少兒類圖書和自然科學、醫學、計算機、技術類圖書是唯二有所增長的圖書品類,旅遊類圖書直落26.1%,純文學類下降1.6%,非虛構類下降1.3%。出版機構的新書品種數降至69,180種,降幅約為1.7%,降幅與上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純文學類新書佔比20.1%,當屬最重要的品類,但仍較為明顯地下降了4%。新書中翻譯作品的比重下降到13.2%。2020年共有9,164種圖書從外語被譯為德語出版。7,595種圖書的版權銷售到德國以外,比2019年縮減了1.9%。德國圖書版權銷售中最重要的兩大類——少兒類(縮減5.6%)和文學類(縮減5.1%)的銷售成績明顯落後於上年。
 
出版業面臨的挑戰依然存在
 
德國書業協會卡琳·施密特-弗里德里希斯主席(Karin Schmidt-Friderichs)介紹說:「人們對書籍始終抱有熱忱。在危機時期,人們更需要在書中尋找確切的信息、得到心靈的慰藉。在過去的16個月中,書店和出版機構投入了巨大的努力,讓人們有機會繼續與書為伴,獲得專業的諮詢服務和豐富的精神滋養。書店拓展了數字化業務,並以此增強了與互聯網巨頭抗衡的競爭力。許多書店店主加強了與讀者之間的聯繫,積極迎頭趕上,彌補年初被迫閉店造成的損失。出版機構對下半年持樂觀態度,因為隨著疫情的好轉,線下活動有望順利舉行。法蘭克福書展這樣的盛會是展示新書的重要平台,關於文學和出版業的公開討論也將引起更廣泛的關注。」
 
德國書業協會亞歷山大·斯基普斯總經理(Alexander Skipis)說:「疫情給很多行業造成了巨大的困難,許多書店的線上營業額明顯提高,但由於同時付出了高昂的運營成本,最終結算下來,利潤不甚理想,且整個行業的利潤率普遍較低。正因如此,我們對那些扶持出版業的政策深表讚揚,整個書業都得到了大力的支持和幫助。」

斯基普斯總經理認為,「疫情過後,我們要共同促成相關扶持政策的製定,以便盡快地讓人們恢復日常工作與生活。出版業憑藉其與零售商和文化機構的獨特聯繫,以及遍布城區的5,000多家實體書店,完全可以在這方面擔任重要角色。書店是進行社會交流和公共討論的絕佳場所。人們在這裡能找到靈感,放慢腳步,享受開放的舒適的環境。我們還可以通過一系列文化活動的舉行,吸引人們更多地參與閱讀生活。從政策上加大對出版工作的支持也至關重要。在過去幾年中,出版機構的話語權日漸式微。3個月後德國將進行聯邦議會選舉,我們將爭取相關政策,加強對知識產權保護和出版工作的扶持,促進出版業對社會多樣性作出更多貢獻。」
 
 
  關閉視窗
網站地圖 | 隱私保護條款 | 免責聲明 | 輔助功能
©2006 The Hong Kong Printers Association 保留所有權利。
使用本網站即代表您同意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