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數字化的世界,食品包裝的技術也在不斷提升,目前研究人員和科學家正在探索有助於食品安全的包裝新技術,而以下這5項創新技術,或許能為整個世界食品包裝行業帶來全新的改變。
1. 微包裝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就開發出了一種「微薄膜」,它或許可以成為食品包裝領域的新潮流。據悉,這種材料僅由水、可溶性聚合物以及70%的黏土顆粒組成。與普通塑料相比,這種包裝不僅環保,還兼具玻璃的保存特性,能夠更好地保存蘇打水中的起泡。
這僅僅只是薄膜領域的新技術之一。Durethan也是塑料薄膜,它由拜耳公司開發,可以防止水分、二氧化碳和氧氣分解食品。
此外,Nanocore公司也開發了一種嵌入納米晶體的塑料,它可以保存啤酒瓶中的氧氣,防止洩漏。
這些輕便,且擁有保存功能突出的微包裝技術,在食品、飲料當中具有非常突出的優勢,如果其未來能夠應用於這些領域,將帶給商家和消費者更好的體驗。
2. 可食用包裝
第二項創新包裝技術則是可食用包裝。隨著綠色環保可持續理念在全球範圍內備受推崇,難以降解的食品包裝成為了一大難題。目前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們也在研究可食用的食品包裝。
最近哈佛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就開發出了集中名為「WikiCells」的可食用食品容器。其產品由多種植物製成,如水果、堅果、穀物乃至巧克力的。比如他們發明的檸檬膜中含有檸檬汁,菠菜膜中含有南瓜湯,櫻桃膜中則有融化的巧克力。
除此之外,可食用包裝還有很多,日本此前就有一種可食用米紙包得糖果。長遠來看,可食用包裝將是食品包裝實現可持續的最終且真正有效的方式。但目前實際應用的可食用包裝仍然很少,期待有更多的可食用包裝技術出現。
3. 智能包裝
除了微包裝、可食用包裝形式外,科技範兒十足的智能包裝技術也正在研發當中。在康涅狄格大學和羅格斯大學,一個研究小組和卡夫食品公司攜手正在嘗試研發一種名為「電子舌頭」的東西。
「電子舌頭」可以通過嵌入在包裝裡的傳感器來「品嚐食物」、檢測食物的狀態,比如是否被污染、是否變質等。
該包裝會根據食品的質量隨之改變顏色,從而提醒消費者該食品還能否食用,可以說非常智能了,但可以想像的是,這種包裝形式的成本會是走向應用的重要阻礙。
4. 製冷/加熱的包裝技術
還有一種智能的包裝形式是可以自動調節溫度的包裝技術。據悉,該技術採用的「微型工具」可以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當你按下激活按鈕後,該工具可以釋放出二氧化碳,在幾分鐘內,罐內液體的溫度可以下降到30華氏度(零下1度左右)。
與之類似的是,加熱包裝技術。HeatGenie就是一種自動加熱組件,由HeatGenie和皇冠控股公司研發,可以在兩分鐘內將產品加熱到145華氏度(約62.7攝氏度),但該組件必須嵌入產品包裝的底部。
總之,這些包裝技術都是從溫度調節的角度出發,對於有特殊包裝溫度需求的產品而言較為適用,但何時可以在市面上見到,對於大眾來說還需要一些時間。
5. 水溶性包裝
最後一項則是水溶性包裝技術。目前MonoSol公司就生產了一種名為Vivos可食用輸送系統,它是一種容易溶於水的食物袋。雖然易溶於水,但用戶在品嚐食物的時候嘗不出這種塑料薄膜包裝的味道。
該公司表示,該包裝技術對液體產品非常友好,比如飲料粉、麥片、湯、醬汁等等。
綜合來看,食品包裝的技術隨著科技、用戶需求、環保理念等影響,正在不斷地升級,越來越貼合消費者的訴求、也越來越符合全球政府倡導的綠色理念,同時技術性、智能性也更高,有不少是將不可降解的包裝轉變為以植物為原料的可降解、可食用的包裝形式。
但它們目前距離真正的落地應用還有一段距離,其中不乏成本、規模量產等因素。我們仍需給予研發人員一些時間,才能看到新包裝技術走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