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 關閉視窗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之分析和亮點
發佈日期:23/08/2022
消息來源:中國僑網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網站近日刊文稱,中國是世界第二大數字經濟體,中國在包括電子商務和移動支付在內的眾多數字應用方面領先世界。

不少外媒注意到,中國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10%。路透社稱,中國將通過大數據和6G等技術提高數字經濟在GDP中的份額,推動數字經濟轉型。
 
埃塞俄比亞通訊社撰文稱,中國正成為世界數字經濟和產業的「發動機」,中國可以與非洲開展合作,幫助非洲建設數字經濟,實現合作共贏。
 
近10年來,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始終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2012年至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萬億元增長到超45萬億元,數字經濟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數字經濟發展主要有三大亮點:
 
一是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中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截至2021年底,中國5G用戶數達到3.55億戶,千兆用戶規模達3456萬戶,包括脫貧村在內的所有行政村通寬帶率達100%。
 
二是場景驅動數字業態不斷革新。中國進一步通過數字技術創新與場景創新雙輪驅動,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充足算力基礎設施、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堅持創新引領、企業主導、數實融合和協同治理,不斷推動新業態、新模式的湧現。
 
三是數字經濟治理體係不斷完善。中國數字經濟基礎規則和數字治理體系加速建設和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建設從早期的被動應對治理轉向體系設計、制度引領的全方位生態治理轉型。
 
隨著數字經濟新業態蓬勃發展,數字經濟合作與治理成為諸多國際組織、國際機制和國際論壇的重要議題,在大國協調和共同認知塑造方面取得一些戰略共識和行動進展。然而,隨著議題的深入,不同國家間利益訴求和合作立場不統一,更深層次的數字經濟治理合作進展緩慢。總體看,存在全球合作短缺化、機制規則碎片化等多方面問題。
 
近年來,中國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和治理問題。中國在全球數字經濟治理規則制定方面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是堅持共商、共建、共促。早在2016年擔任G20輪值主席國時,中國就首次將「數字經濟」列為G20杭州峰會的一項重要議題,牽頭制定和發布了全球首個由多國領導人共同簽署的數字經濟政策文件《G20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將數字經濟國際標準的開發使用作為重要內容。2012年起,中國和東盟10國等15方聯合發起《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並積極推動RCEP在2020年簽署。RCEP前瞻性地納入跨境傳輸數據規則,為全球數字經濟治理機製做了積極貢獻。
 
二是堅持開放、共享、包容。在發展自身數字經濟的過程中,中國持續完善國內法律法規、政策規範,積極對接融入全球數字技術治理框架,倡議共建數字絲綢之路,在國內和國際縮小「數字鴻溝」,推動全球數字治理朝著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方向健康發展。7月底,北京理工大學組織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100多名學者、專家和從業者,共同撰寫發布了《數字經濟生態全球治理北京宣言》,助力北京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進程。
 
三是堅持多元、協同、公平。中國積極探索推進「統籌發展與安全、國際國內協同、包容普惠」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有助於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差異化發展模式,在「和而不同」中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圍繞推動中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進行,強調積極參與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密切觀察、主動作為,主動參與國際組織數字經濟議題談判,開展雙多邊數字治理合作,維護和完善多邊數字經濟治理機制,及時提出中國方案,發出中國聲音。這為中國進一步參與數字經濟國際合作以及全球數字經濟治理指明了方向。
 
面對當前數字經濟全球治理的缺位和規則碎片化,中國作為數字經濟的主要推動力量,既要繼續維護聯合國等多邊機構和機制的地位和作用,又要與各國及國際組織一起推動新平台、新規則、新合作的建立。未來,中國可以在三方面繼續貢獻力量,與相關國際機構進一步就全球數字經濟規則制定加強合作:
 
一是強合作、促共贏。數字經濟作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新動力、新支點,各個國家和地區應協力合作,中國倡導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有序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在國際規則制定過程中加強共商、共建、共促,最終實現共贏。
 
二是強體系、促銜接。以元宇宙、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區塊鍊等為代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了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對數字經濟規則制定提出了新要求。規則的製定應充分考慮不同國家、行業、文化、制度的特點,加強體系性、銜接性。
 
三是強包容、促共享。多元文化、多種制度應該成為共謀數字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智慧源泉。數字經濟規則制定應著力彌合發展鴻溝,體現對不同文化、制度、發展階段的包容性,使人類社會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的紅利。
 
  關閉視窗
網站地圖 | 隱私保護條款 | 免責聲明 | 輔助功能
©2006 The Hong Kong Printers Association 保留所有權利。
使用本網站即代表您同意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