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 關閉視窗
 
台灣雲林「紙農書院」採用農作廢材 製作特色紙張
發佈日期:05/10/2022
消息來源:Traveler 旅人
在地的農作廢材,例如西瓜藤或花生殼,收集後還可以有效運用,搖身變成特色獨具的紙張,不但是實用的生活用品,更是友善環境的綠經濟文創,賞心悅目一舉數得。
 
 
紙農書院目前坐落在一幢 1936 年所建的老房子裡,前身是日式的警察宿舍,瓦屋、木窗、木門,打底的紅磚牆也隱約可見,充滿古樸的韻味,距離斗六車站和太平老街都只約五分鐘的步行距離,可說是半都會、半鄉居,環境獨特。

 
體驗製紙的開始,黃世豐會帶著學員認識各種不同的纖維材質,管它是稻稈、樹皮、蒜頭末、花生殼、百香果藤、筊白筍殼、玫瑰枝葉…只要能萃取出纖維,就有可能作為製紙的材料。雲林縣多元又豐富的農產品,正好提供源源不絕的創作材料。

 
拿出一疊又一疊的紙張,每張都是運用不同的植物或農廢材料所製成的,從紙的色彩、紋理交織的模樣,有時候尚可辨認出是用什麼做成的,然而更多時候,還真讓門外漢傷透腦筋也猜不出來,答案令人嘖嘖稱奇。

紙是把生活周遭花草樹木的纖維予以打碎、重組、又重新交織的過程,不同的材料,往往創作出不同的美感;不同顏色、花紋的紙張,加以排列組合,有如萬花筒般,聯手呈現出迷人的韻味。

 
曬乾的筍絲,同樣可以讓它一步步變成紙張。紙農書院的戶外,各種製紙的工具、裝備一應俱全,參與體驗的學員們從搗碎纖維、入水淘洗、與水融合、尋找配色素材、抄紙簾、抄紙框等循序漸進,成就感也會慢慢成形。

抄紙的動作看似簡單,但還是有比較適當的節奏,一旦節奏過慢或停頓,成果便會呈現在纖維交織的圖案上;對於畫面不滿意,也是可以重新融合、重新抄洗。淘洗的細緻度,會決定紙成品的細緻度,至於如何拿捏的箇中趣味,還是要自己動手才能慢慢體會。
 
  關閉視窗
網站地圖 | 隱私保護條款 | 免責聲明 | 輔助功能
©2006 The Hong Kong Printers Association 保留所有權利。
使用本網站即代表您同意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