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製造是先進製造技術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貫穿於產品、製造、服務全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及相應系統的優化集成,實現製造的數碼化、網絡化、智能化,不斷提升企業的產品質量、效益、服務水平,推動製造業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印刷行業要實現綠色化、柔性化、生產過程的數碼化,提高印刷包裝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智能製造。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全行業正迅速邁入全新的數碼時代,面臨向數碼化、智能化整體轉型的局面。 五大步驟 建立智能製造實施框架 智能製造是製造業創新發展的主要抓手,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主要路徑。我國印發《「十四五」智能製造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大部分實現數碼化網絡化,重點行業骨幹企業初步應用智能化。到2035年,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全面普及數碼化網絡化,重點行業骨幹企業基本實現智能化。 智能製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循序漸進、逐級提升,以數據為核心,數據驅動業務優化、智能決策。目前我國印刷包裝行業的整體生產過程仍呈現簡單粗放的特點,生產效率和勞動生產率、單位能耗等還有差距。因此,必須向智能化轉型升級,建立智能製造戰略目標和實施規劃的框架。 印刷業按照智能製造能力成熟度模型,可分為五個步驟。一是規劃級,印刷包裝企業對實施智能製造的基礎和條件進行規劃,對核心業務包括設計、生產、物流、銷售、服務等進行流程化管理。二是規範級,印刷包裝企業采用自動化技術、信息技術手段對核心裝備和業務等進行改造和規範,實現單一業務的數據共享。三是集成級,企業對裝備、系統等開展集成,實現跨業務間的數據共享。四是優化級,企業對人員、資源、製造等進行數據挖掘,形成知識、模型等,實現對核心業務的精準預測和優化。五是引領級,企業基於模型持續驅動業務優化和創新,實現產業鏈協同並衍生新的製造模式和商業模式。 複合方向 構建產業發展生態系統 印刷行業要實現智能化發展,必須重點升級數碼化和智能化,全方位實施智能製造。總體趨勢是印製方式多樣化、生產過程綠色化、裝備製造智能化、技術支撐網絡化、服務產業專業化。 具體來講,印刷製造產業從狹義的以印刷噴塗工藝為主,向更加廣闊的覆合工藝智能製造方向發展。此前,印刷產業基礎是製模、成像、塗布、絲印、凹印,主流產品是光學膜、顯示器件、光柵印刷、印刷電路,產業鏈的核心聚焦在精密成像、精細加工等。智能化轉型升級後,印刷產業基礎應發展為新材料、精密印刷、3D打印、精密加工,主流產品轉變為顯示器件、太陽能電池,產業鏈核心聚焦在新材料、精密表面處理、精密功能材料、3D打印等方面。 印刷產業的智能製造發展,就是要增強印刷產業核心技術能力體系,推動新一代技術應用,構建產業發展的生態系統。三大技術體系包括PT(印刷技術)、MT(裝備製造技術)、ITC(信息通信技術),四條發展技術軸心分別為圖像處理與成像技術、精密機械製造及工藝、自動控製智能控製、先進材料印刷工藝。必須應對變革的社會和市場需求,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特點,構建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形態。 深度融合 加快智能製造標準體系建設 當前,我國印刷製造行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在數碼化轉型、智能化升級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智能裝備水平不高,尚未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孤島仍然存在。此外,小批量、多品種、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製造存在較大困難。 具體表現為智能互聯方面,裝備的智能化水平亟待提高;信息整合方面,整體信息化水平參差不齊,行業差距很大;柔性製造方面,先進製造技術和賦能技術的應用有待提高;數據決策方面,大數據雲計算分析處理能力仍處於建設階段。 為此,印刷行業要更好地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第一,加快系統創新,增強融合發展。其中較為關鍵的是核心技術、系統技術、網絡創新技術的創新。第二,做行業的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和應用推廣。實體經濟最重要的一點是從企業做起,深化企業應用轉型升級,開展智能製造的示範工廠建設,打造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群。第三,加大智能裝備和工業軟件的研發,裝備是實施數碼化轉型重要的基礎工作,工業軟件是實現數據互聯互通、數據驅動的核心。第四,加快智能製造標準體系建設,製定行業標準,加大標準推廣應用。我國在「十三五」期間已經形成了中國智能製造標準體系,智能工廠、車間、網絡平台怎麽建都有一系列標準。印刷行業要建立起自己的智能製造標準體系,同時把人才培養作為第一要務,構建跨學科、多層次、立體化的人才隊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