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 關閉視窗
 
中國經濟持續向好支撐就業穩定
發佈日期:14/06/2024
消息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經濟增長是就業增長的基本動力,就業穩定的前提從來都是經濟持續增長。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尤其是勞動密集型製造業迅猛發展,帶動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獲得非農就業機會,就業規模空前擴大。隨著中國人口增長態勢、勞動力供求關系的變化,勞動力素質和技能水平持續提升,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對技能需求變化加快,促進就業面臨更多新任務與新挑戰。雖然在經濟快速轉型時期結構性就業問題有所顯現,但在經濟企穩回升的前提下,無論是就業總量還是就業質量都有明確的向好前景。2024年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3%,比2023年四季度環比增長1.6%,國民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2%,比2023年同期下降0.3個百分點。

實現就業創造的經濟基本盤穩定

當前,國民經濟已呈現明顯恢覆態勢,穩定的經濟基本盤為就業創造提供了有力支撐。據估算,202412月,作為摩擦性失業和結構性失業之和的自然失業率分別為5.24%5.27%,與經濟波動對應的周期性失業率幾乎為零。從趨勢來看,周期性失業率較大幅度上升主要出現在2020年和2022年新冠疫情沖擊較為嚴重的時期。考慮到農民工群體高度集中在市場化部門,對經濟環境變動反應敏感,根據這一群體的就業情況可以進一步判斷中國短期經濟周期的趨勢。2024年一季度,外出農民工失業率為5.0%,低於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5.2%),外出農民工總量為18,588萬人,同比增長2.2%,反映出中國經濟運行正處於持續的周期性恢復態勢中,成為持續就業創造的有利因素。在特定發展階段,非農就業彈性通常是穩定的,這意味著只要經濟保持增長便可以實現就業的穩定創造。因此,相比於過去二元經濟時期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帶來的就業創造壓力,當前只要潛在經濟增長率保持適度水平即可以實現就業總體穩定。

製造業為穩定就業提供基礎保障

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支撐,是經濟發展實現就業創造的重要保障。改革開放以來,飛速發展的勞動密集型製造業成為中國就業創造最重要的部門。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製造業的就業總量超過1.2億人,佔非農總就業的比重達22.7%2024年一季度,中國製造業增加值增長6.7%,就業規模持續穩定。從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的變化情況來看,自2023年初疫情防控轉段,中國經濟運行全面恢覆,製造業PMI經歷了一輪快速反彈和波動,之後趨於穩定,20243月已反彈至50.8%,比2月上升1.7個百分點,表明中國製造業呈景氣回升態勢。進一步地,從經濟周期角度來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更多代表了作為需求方的消費者對於商品和服務的需求與支付能力,PMI更多反映了作為供給方的企業對於生產、銷售和采購的計劃與實際執行情況。因此,CPI是領先製造業PMI一個季度左右的先行指標。2024年一季度,中國扣掉能源和食品價格以後的核心CPI0.7%,預示著未來幾個月製造業PMI有望繼續回升。同期,中國高新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7.5%,高於全部規上工業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結合筆者實地調研顯示,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生物醫藥及醫療裝備、新材料、新能源、計算機設備等先進製造業企業經營形勢明顯好轉,傳統製造業和新興產業將在未來實現對就業的全面帶動。

 

外向型經濟復甦改善就業形勢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出口在帶動國內消費、擴大就業、促進經濟增長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2024年一季度,我國出口總額為5.74萬億元,同比增長4.9%,外向型經濟的就業創造有望進一步提升。出口帶動的生產規模增加將直接擴大出口行業就業規模,並通過乘數作用間接提高關聯產業的就業規模。2024年一季度,我國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14.5%,拉動GDP增長0.8個百分點。同時,出口還通過推動技術進步、結構優化調整進一步促進高質量就業。出口產品質量的提高以及出口產品結構的優化,將提升技術工人就業規模比例,促進技能勞動力供給和經濟結構轉型需求的匹配,進一步優化就業結構並帶來就業質量的提高。最後,出口帶來的就業規模擴大可以進一步促進國內消費。大宗商品和民生消費品進口的穩步擴大,反映了目前我國整體經濟正向著更好態勢發展,進而通過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實現經濟發展與就業增長的良性互動。

 

 
  關閉視窗
網站地圖 | 隱私保護條款 | 免責聲明 | 輔助功能
©2006 The Hong Kong Printers Association 保留所有權利。
使用本網站即代表您同意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