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流程的數碼化轉型,顯著推動了柔版標籤印刷市場的擴張。這並非停滯不前的傳統柔版印刷技術。事實上,該流程已經實現了顯著的改進,旨在提升生產效率,同時吸引新一代的從業人員。柔版印刷需要不斷發展,尤其考慮到目前超過80%的標籤印刷作業仍然在柔版印刷機上完成。 自動化、人工智能和可持續性是影響柔版印刷發展的幾個重要趨勢。基於雲端的生產管理工具,包括MIS(執行資訊系統)和ERP(企業資源規劃)的資料收集,現在已經成為印刷商和加工商追求效率提升的普遍做法。柔版印刷機的即時資料採集,包括與協力廠商系統的集成,正在構建智能化的平台。這種級別的連接和資料收集將為未來在生產管理中應用人工智能預測模型提供支援。這種集體的智能將有助於實現從報價、供應鏈管理、資產利用到物流等整個運營目標。 環保且可重複使用的包裝解決方案將受到消費者需求的驅動,品牌所有者和加工商都需要緊密配合。消費者和品牌所有者將尋求能夠為當前市場需求設計更薄原材料,並支援閉環回收流程的加工商。 標籤和包裝印刷行業的人力資源數量將持續減少。智能平台和數碼混合技術的自動化流程將有助於緩解這一難題。從傳統工藝到現代科學的演進,如今已帶來了智能化的平台。在這些平臺上,人機界面(HMI)為現代印刷機的操作人員提供了更加直觀的操作體驗,包括自動化和機器人操作。這些HMI功能將提供更具可預測性和可重複性的結果,無論操作人員的技能水準如何。這有助於減少整個製造過程中對人機交互的需求,從而能夠持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品質,並在市場上獲得競爭優勢。 除了自動化和人工智能的應用,柔版印刷工藝本身也經歷了變革。曾經依賴鉻和橡膠的這兩種工藝,現在都已實現了數碼化,並且化學成分和原材料都得到了優化。目前的網紋輥技術採用優質陶瓷粉末製造,具有極低的孔隙率。通過數碼光纖雷射技術,可以將任何圖形圖像雕刻到輥筒表面。 現在,除了傳統的60度六邊形雕刻(一直是柔版印刷的主流技術,至今仍在使用)之外,還可以採用通道化應用技術進行雕刻。這種對傳統60度雕刻的改進,提高了油墨向印版的轉移效率,並克服了過去油墨轉移過程中存在的挑戰,例如UV油墨噴濺、網狀結構和空氣滯留等問題都得到了顯著減少,從而提升了性能和效率。採用精確可測量體積的60度通道化應用雕刻技術是一項重要的進步。 隨著印版單元圖案的引入,油墨從印版轉移到承印物的過程也得到了改善,這兩項創新技術持續協同發展。更好的色彩飽和度、更少的針孔以及更高的不透明度得以實現。網紋輥和印版之間的關係一直是柔版印刷工藝的核心,並將繼續共同發展。 數碼印刷在未來也將對柔版印刷產生影響。然而,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數碼印刷不會取代柔版印刷。相反,柔版印刷和數能印刷將並行發展(或者在混合印刷機的情況下協同運作)。目前的關鍵在於確定在生產標籤時,採用柔版印刷還是數碼印刷在哪個印量臨界點最具成本效益。數碼印刷是對柔版印刷工藝的直接補充,它為加工商提供了向客戶提供更具附加值的產品和縮短交貨時間的機會。 當前的數碼印刷解決方案所提供的生產速度已經可以與傳統的窄幅柔版印刷機相媲美,這不再是生產模式選擇的決定性因素。對於那些顏色和加工要求簡單的短版印刷,數碼印刷仍然會是壓倒性的選擇。混合印刷解決方案將成為具有印後加工和裝飾應用的中等印量印刷的首選。而對於長期、更複雜的生產訂單,柔版印刷仍將是主要的工藝。它適用于各種需求,現代印刷車間的佈局將持續發展。 即使行業正在探索新技術,特別是數能標籤印刷,柔版印刷的未來依然充滿光明。柔版印刷將繼續在標籤領域蓬勃發展,並應用於其他領域,例如寬幅柔版印刷、瓦楞紙、餐巾紙、紙巾、信封、報紙等等。柔版印刷現在是,將來也將是主要的印刷方法。數碼和數碼混合技術將繼續在標籤領域發展,並最終擴展到其他技術領域。 柔版印刷和數能印刷工藝將繼續保持緊密的聯繫,並共同拓展包裝印刷的界限,因為它們是真正的互補關係——但兩者都擁有各自的應用空間。現代印刷車間將學會利用這些技術來提高效率。印量、SKU(庫存單碼)、定制化程度、裝飾和印後加工要求都將成為決定採用何種生產方法的關鍵因素。 隨著越來越多的窄幅印刷機採用擴展色域解決方案,數碼印刷工藝也對柔版印刷工藝產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一旦從兩個印刷設備捕獲色域並進行適當配置,就能為印刷車間提供更大的靈活性。任何一個平臺都能產生視覺效果上相近的結果。現在的印刷機可以使用四色工藝來完成原本需要兩種專色的作業,並且可以切換到五色PMS(潘通配色系統)作業而無需更換墨組——無論使用哪個平臺,這都是真正的效率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