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新華印刷企業按需印刷發展推進交流會在河北石家莊召開。會議特別設置了主題分享環節,多家企業代表分別介紹了企業開展按需印刷的路徑,並結合遇到的瓶頸及破解方案,闡述了其之於推進按需印刷的思考。現特摘取中國印協出版物印刷及品質工作分會副理事長、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部主任狄國偉在會上演講的部分內容,以與讀者共用。
按需印刷應用現狀
隨著按需印刷需求的不斷增長,特別是在新編圖書和重印書追加印數方面有著明顯優勢,10餘年前,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社”)便已開始探索按需印刷的應用。
2016年,人教社在合作的承印企業中篩選出一家,與其聯合推出具有臨時過渡性質的傳統按需印刷模式。這種模式的優勢在於,既可以保證圖文再現品質,還能大幅降低短版印製的成本。如今,人教社在傳統按需印刷應用的場景主要體現為:單批次生產數量低於2,000冊,品種工藝簡單、開本常規、無特種紙物料等條件範圍。
近年來,人教社採用傳統按需印刷模式的應用範圍,已從最初的教輔類產品,逐步擴展到教材、教參、教輔、圖書等全品類。生產品種數量和生產批次逐年上升,應用範圍不斷擴大。 從印刷出版業的發展來看,數碼按需印刷無疑是解決短版、小批量印刷問題的有效方案。人教社數位按需印刷主要應用在教輔、一般圖書等單色品種、雙色品種範圍內,彩色品種則尚未使用數位元按需印刷方式。
制約數碼按需印刷應用因素
人教社是較早進行數碼按需印刷研究的企業,至今仍處於觀察嘗試階段,尚未全面鋪開。當前,數位按需印刷應用主要受到以下七個方面的制約: 1.印刷品質不穩定教材是事關國計民生的戰略工程。2024年,全國人教版中小學教材春季印製量約為8億冊、秋季印製量約為10億冊,全年總計印製量達18億冊。教材關係到億萬家庭,從印製品質上講,必須滿足“安全、環保、耐用、好用”的基本要求。 2.合作供應商數位印刷服務能力整體偏弱目前,人教社招標入圍的合作供應商具備數位印刷服務能力的企業數量較少。主要原因是供應商生產利潤率低且為重資產型企業,數位印刷設備在主要依賴進口的時期,裝機花費動輒百萬乃至千萬元,投入產出比不容樂觀,發展前景有待明確。
3.與傳統印刷工價體系存在差異數位印刷與傳統印刷工價體系評價維度不同,基本工價邏輯差異較大。數位印刷工價包含紙張材料費用,導致數碼印刷工價常常受制於紙張價格波動。
4.節約成本的標誌性特徵不明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數位印刷的生產印製成本一直較高,進口設備以及進口耗材是拉高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較高的印製成本導致數位印刷與傳統膠印的印數平衡點偏低,因而採用數位元印刷方式的生產場景相對較少。對於人教社而言,數碼印刷中相對高成本的問題暴露得更加明顯。人教社的教材教輔產品具有一定特殊性,系統化圖書產品定價較低,在按需出版應用過程中或尾數補貨階段採取數碼印刷,批次總價低單本核算價格高,面臨成本倒掛問題。
5.社企之間資訊管理系統交互受阻出版社和企業之間資訊管理系統(ERP系統)協作能力低,受開發者風格技術等限制,資料資訊類別匹配度差異大。此外,供應商大多都有專屬的ERP系統,人教社與供應商之間的資料安全、高效傳輸中受阻,導致生產下單效率與數位元印刷快速高效的模式不匹配。 6.產品工藝及材料選擇性受限數位印刷發展初期,追求的是“短平快”的生產模式,生產鏈條單一,重心主要聚焦在印刷環節,印後加工能力較為薄弱。人教社市場化圖書採用特殊工藝及特殊用紙的品種較多,這與供應商提供的生產服務支援存在較大矛盾。 7.生產與發行統籌規劃存在中斷點市場行銷管理和印製生產管理是相對獨立的兩個部門,例如5000冊圖書一次提印生產和多次提印生產的單本核算價格存在差異,差異的多少主要取決於分散提印次數。因此,數位印刷節約或是浪費成本,需要通過更多案例深入論證。
中小學教材按需印刷應用前景
隨著資訊科技革命和人工智慧的發展,數位印刷技術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已有不少出版單位將其應用於生產實踐。展望未來,數碼按需印刷將持續滲透至當前仍由非數碼工藝主導的領域,生產成本將逐漸降低,生產效率、圖像品質均將得到提升。這將使得當前眾多採用傳統印刷的訂單更容易轉向數位印刷。 最新統計資料顯示,我國出生人口正逐年下降,兒童數量快速減少,中國的教育生態發生了不小改變。中小學生人數的減少,對印刷行業來說,最直觀的影響就是教材教輔產品需求量進一步減少。小印量、個性化、短版印刷所占的訂單份額將變得越來越大。因此,亟需發展數碼按需印刷以滿足未來需求。 數碼按需印刷更得到了國家行業部門的關注和支持,2024年,國家新聞出版署發佈了《數碼印刷標準體系表》《圖書按需印刷通用規範》等行業標準立項計畫,為數碼按需印刷發展起到了保駕護航作用。
有理由相信,在不遠的未來,數碼按需印刷技術將得到全面發展。到那時,數位按需印刷將重塑包括中小學教材在內的傳統印刷市場,開闢出超越傳統印刷的新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