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 關閉視窗
 
中國西北印刷業轉型:看絲路印刷產業帶串聯起「生產—物流—服務」全鏈條
發佈日期:15/04/2025
消息來源:印業獨家
站在“十四五”規劃收官與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的交匯點,西北印刷業的轉型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一場關於區域價值的重新發現。西北印刷業以科技創新為引擎,以平臺建設為紐帶,以服務產業為宗旨,助力行業從“跟隨者”向“定義者”跨越。
當新疆的民族印刷、陝西的智慧包裝、寧夏的葡萄酒文創等形成差異化矩陣,當絲路印刷產業帶串聯起“生產—物流—服務”全鏈條,這片土地或將誕生中國印刷業新增長極。在數位化與綠色化的浪潮中,特色就是壁壘,協同就是效率,而“一帶一路”的機遇,正等待敢於破局的行動者。

政策紅利,為產業發展帶來戰略機遇

西北地方作為我國印刷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既面臨著產業基礎薄弱、技術創新不足等結構性矛盾,也蘊含著“一帶一路”機遇與區域特色資源的巨大潛力。
其中,陝西省依託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地位形成產業高地,2024年印刷包裝產值接近150億元,數字印刷滲透率達35%。甘肅省重點發展特色農產品包裝印刷,定西馬鈴薯、靜寧蘋果等地理標誌產品催生包裝印刷產業集群,近3年相關企業數量增長42%。新疆的跨境印刷業務增長顯著,雙語教材、清真食品包裝成為核心增長點。寧夏和青海印刷業規模較小,聚焦細分市場,如寧夏的葡萄酒包裝、青海的藏文經卷印刷。

儘管陝西印刷企業數位化改造覆蓋率高於全國,但西北印刷業整體智慧化水準仍處初級階段:設備數控化率和工業軟體普及率低於全國平均水準,研發投入強度不足全國一半。陝西省印刷科學技術研究所調研顯示,西北68%的印刷企業未建立標準化生產流程,訂單交付準時率僅78%,遠低於東部地區的92%。同時,行業面臨成本與環保雙重壓力。2023年新版《印刷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實施後,西北地方35%的中小印刷企業面臨環保設備改造壓力,VOCs(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治理成本平均增加18%—25%。2024年,西安地區印刷企業原材料成本同比上漲18%,疊加人工成本5年上漲45%,企業利潤空間被壓縮至極限。

此外,行業還面臨人才斷層與管理粗放。調研顯示,西北印刷企業中,68%的企業未建立生產流程標準,42%的企業缺乏品質追溯體系。咸陽某印刷廠因交貨延期被客戶索賠,根源在於未制定設備維護標準導致故障頻發。西北印刷包裝業現有從業人員中,45歲以上占比近半,大專以上學歷僅占19%。企業急需的數位印刷工程師缺口達62%,智慧化設備運維人員更是“一將難求”。
但與此同時,“一帶一路”的政策紅利、區域特色資源的價值挖掘、政策與技術的雙重驅動,為西北印刷業帶來戰略機遇。“一帶一路”倡議推動西北印刷包裝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通過政策協同、技術賦能與國際市場開拓,形成覆蓋中亞、中東歐的跨境產業鏈格局。陝西省“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還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支撐。

協同創新,構建全產業鏈服務平台

西北印刷業應從“加工者”向“創造者”轉型,通過“文化確權+技術賦能”模式,將陝西歷史文化、新疆民族特色、甘肅農產品品牌等轉化為高附加值印刷品。

作為西北地方印刷技術應用研究開發的引領者,陝印科所正聯合西北五省印刷協會,加強產業鏈協同平臺建設,籌備成立“一帶一路印刷產業創新聯盟”,旨在整合技術、資金、人才資源,推動綠色印刷標準制定與跨境貿易便利化。
“一帶一路印刷產業創新聯盟”由陝印科所聯合陝西省印刷技術協會、青海省印刷協會等成立,以模式創新、產業推動、協同並進推動西北地方印刷產業發展。一方面,通過有效的聯盟機制,凝聚政府、產業界、金融界、學術界、媒體界等共識與合力,共同為印刷企業的快速成長提供優質生長的土壤,構建集市場整合、技術推廣、標準制定、應用示範、資金支援、服務保障於一體的發展服務平臺,更好地為印刷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另一方面,以陝印科所為引領,聚焦印刷產業,搭建全產業鏈服務平臺,構建和完善開放、多元、包容的印刷供應鏈、產業鏈和價值鏈體系。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技術研發與創新、技術諮詢與服務、人才培養與培訓、資訊服務與交流、印刷資質認證輔導、資源對接與整合等,通過積極打造立體聯動孵化器、成果轉化加速器、兩鏈融合促進器,構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孵化服務體系,為企業提供從初創到成長、發展的全流程支援,助力西北企業高品質發展。

 
  關閉視窗
網站地圖 | 隱私保護條款 | 免責聲明 | 輔助功能
©2006 The Hong Kong Printers Association 保留所有權利。
使用本網站即代表您同意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