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安全部獲悉,印表機作為日常的辦公設備,從實際使用至報廢過程中,均可能面臨多方面的威脅,導致潛在的洩密,用戶需高度重視並採取相應防範措施。 近期研究表明,印表機可能存在以下三個方面洩密隱患:
一是惡意軟體的精準攻擊。一些下載平台可能透過篡改列印驅動程式植入遠端控制木馬,借助下載連結傳播至用戶設備,進而實現遠端操控並竊取資料。這種攻擊方式通常透過污染企業開發環境,將惡意程式碼嵌入官方發布的軟體中,使用者一旦下載即被感染,從而形成由點及面的攻擊模式。
二是電磁訊號洩漏。雷射印表機內部產生的高壓靜電場,以及噴墨印表機中的壓電陶瓷元件,在工作時會產生可偵測的電磁訊號。這些訊號能夠穿透牆體和玻璃等常規建築材料,並透過特定演算法,清楚地還原出原始的列印內容,這種方法具有極高的隱蔽性。此類資訊外洩方式容易被境外情報單位利用,造成列印內容外洩。
三是廢棄印表機內容二次恢復的風險。目前多數印表機內建儲存模組會自動儲存列印任務、掃描影像等資料。若該設備曾用於處理涉密材料,即使刪除了記錄並恢復出廠設置,其儲存晶片中的底層資料仍可透過專業手段恢復,存在嚴重的洩密隱患。已有案例揭露,部分境外情報機構專門收購二手印表機,從中提取殘留訊息,逐步形成了硬體竊密的產業鏈。
針對上述風險,相關部門建議:應從官方網站及時更新印表機驅動程序,避免點擊第三方平台來歷不明的鏈接;安裝前應使用殺毒軟體進行哈希值驗證;處理涉密文檔的印表機斷開互聯網,同時關閉遠程控制、共享功能及USB、藍牙等非必要接口。
此外,建議選用記憶體晶片可拆卸的列印設備,在淘汰時利用官方工具對資料進行深度擦除;安排專人負責拆除儲存零件,並進行實體消磁處理;最終委託具備涉密資質的專業機構對涉密設備進行銷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