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 關閉視窗
 
瀾達身負巨債待售 惠普將與FIMI展開終極競購
發佈日期:07/08/2025
消息來源:全球印刷與包裝工業
目前,由印刷界傳奇人物本尼·瀾達創立的瀾達數位印刷公司(LDP)正處於法院批准的破產保護程序中。儘管背負著超過5億美元的巨額債務,但該公司憑藉其核心技術和市場潛力,依然吸引了兩家重量級買家的濃厚興趣:國際印刷巨頭惠普和以色列本土領先的投資基金FIMI 。根據以色列媒體《Calcalist》報道,這兩家公司的代表上週已前往瀾達數位印刷公司位於雷霍沃特的總部,與高階主管團隊進行會面,對潛在的收購方案進行深入評估。
 
 潛在買家背景深厚,FIMI入局出乎意料
 惠普的參與似乎是情理之中,因為它與瀾達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早在2002年,惠普就曾以8.3億美元的高價成功收購了瀾達的Indigo合資企業,該交易在當時轟動一時,也奠定了惠普在數位印刷領域的領先地位。因此,此次惠普再次對瀾達數位印刷公司表現出興趣,被普遍認為是具有策略意義的。
 
瀾達數位印刷公司的高端印刷設備與其現有的核心印刷業務之間存在顯著的協同效應,而且市場上已經有部分客戶同時使用這兩個平台的產品,這為惠普整合技術和市場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FIMI的出現則有些出乎意料。 FIMI是以色列最大的私募股權公司,管理超過70億美元的龐大資產,其投資領域廣泛,但傳統上很少涉足印刷業。通常,以色列印刷領域的投資主要由Fortissimo基金主導,但值得注意的是,後者並未參與此次競購。FIMI的入局,或許預示著其看到了瀾達數位印刷公司在技術和市場上的獨特價值,並願意以資本的力量,嘗試在這一領域進行佈局。

沉重債務與股東困境:技術創新背後的商業困局
瀾達數位印刷公司的困境並非一朝一夕,其根源在於龐大的研發投入與緩慢的商業化進程。公司目前負債總額高達17.4億新謝克爾(約36.67億元),其中絕大部分(14.3億新謝克爾)是欠股東的債務。

這批股東包括創辦人本尼·瀾達本人,他已向公司投入2.2億美元,持股36.7%;主要投資者還有德國億萬富翁蘇珊娜·克拉滕(透過Altana集團)和瑞典的勞辛家族。然而,面對公司持續的虧損和資金需求,這些主要投資者都已明確表示拒絕繼續注資,導致公司不得不尋求法律保護,申請債權人保護程序。
 
公司的資金主要用於研發、生產、組裝以及建立全球銷售網絡。但巨大的投入並未帶來相應的回報。根據《Calcalist》獲得的數據,瀾達數位印刷公司在2022年和2023年的虧損總額高達3.12億美元。儘管2023年營收增至4,700萬美元,顯示出一定的市場成長,但同期的虧損也同步擴大至1.64億美元,凸顯出其商業模式的獲利困境。

創辦人雄心與市場現實的差距:一場未遂的印刷革命
繼Indigo的成功之後,班尼瀾達曾雄心勃勃地希望用其獨有的**納米顏料墨水**技術,再次引領印刷行業的革命。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該公司開發的印刷機重量高達30噸,單價約300萬美元,其高昂的成本已將大部分潛在客戶拒之門外。

此外,由於其設備使用專有的墨水,需要持續且昂貴的維護,這進一步增加了客戶的使用成本。這些印刷機專為工業規模的作業而設計,並不適用於商業或家庭印刷,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市場規模。

為了尋找新的投資者,瀾達聘請了投資銀行野村證券。儘管野村證券向包括佳能、富士、愛普生、施樂和兄弟在內的眾多全球企業開放了資料室,但只有惠普和FIMI進行了深入評估,這反映出業界對於瀾達技術的商業前景存在普遍的謹慎態度。

面對困境,瀾達公司也向潛在買家提交了一份修改後的商業計劃,承諾透過大幅削減6000萬美元的開支,並在18至24個月內實現收支平衡。但這項承諾能否實現,仍是未知數。

總結與展望:困境中的涅槃重生?
 
班尼瀾達無疑是一位富有遠見、誠實守信的企業家,但他所憧憬的印刷革命,最終並未如期而至。瀾達數位印刷公司的現狀,深刻揭示了技術創新與商業化落地之間存在的巨大鴻溝。儘管其奈米顏料墨水技術本身可能具有革命性,但高昂的設備成本、依賴性強的專用耗材以及有限的市場需求,都成為了其商業成功道路上的巨大障礙。

對於瀾達的未來,無論是惠普還是FIMI接手,都可能意味著一次大規模的業務重組。許多高價的印刷機可能會被出售,甚至報廢,部分業務可能會回歸傳統的膠印模式。正如業界人士所言,瀾達的願景雖然偉大,但最終卻未能引發他所期望的改變。

法院的保護令預計將於本月底到期。儘管31家瀾達客戶聯名向法院表達了支持,希望能給公司更多時間,並期待一位「新的、穩定的合作夥伴」帶領其走向未來,但股東們收回投資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

 最終的買家將透過承擔部分債務的方式完成收購,而誰能提供最低的債務減記方案,誰就可能成為瀾達數位印刷公司的新主人。這宗備受關注的競購案,不僅關係到瀾達的命運,也折射出整個印刷業在技術變革浪潮中的掙扎與轉型,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關於創新、資本與市場現實之間複雜關係的深刻案例。

 
 

 
  關閉視窗
網站地圖 | 隱私保護條款 | 免責聲明 | 輔助功能
©2006 The Hong Kong Printers Association 保留所有權利。
使用本網站即代表您同意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