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助力本市打造國際綠色經濟標竿城市,近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6項綠色低碳地方標準,涉及碳排放、能源消耗限額、資源循環利用和能源計量系統建設等關鍵領域。 在碳排放方面 制定《產業園區規劃環境影響評估技術指南碳排放》,結合產業園區規劃與碳排放管理的特點,明確了碳排放評估指標建構、碳排放核算與分析、減污降碳措施等技術要求,以產業園區和重點產業為「雙錨點」,從能源活動、工業生產過程、廢棄物處理等方面分析碳園區和重點產業要求。此標準推動規劃環評從傳統環境影響評估為「生態環境保護+氣候變遷因應」協同管控升級,協助產業園區在規劃階段納入低碳理念,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碳效水平。
在能耗限額方面 修訂《白酒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合成洗滌劑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新標準聚焦白酒和合成洗滌劑生產企業能源消耗的計算、控制和管理,結合企業生產實際,進一步優化了能源消耗限額指標。例如:《白酒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結合有無製曲工藝、是否為灌裝白酒,分類給出了能源消耗限額的限定值和先進值。 《合成洗滌劑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針對洗衣粉和液體洗滌劑,分別給出了能源消耗額的限定值、准入值和先進值。新標準引導企業採用先進的節能技術和設備,優化生產流程,降低能源消耗和生產成本,進一步提升白酒和合成洗滌劑生產企業能源管理水平,也為政府部門開展節能監察提供科學依據。 在循環利用方面 制定《污泥產品礦山土壤重建利用技術規範》,規定了污泥產品在礦山土壤重建過程中的利用要求、環境追蹤監測與評估、記錄與存檔等要求。目前,全市污泥年產量約219萬噸,且每年持續成長。該標準的發布有助於推動污泥產品在礦山修復中的規模化應用,降低礦山修復成本,助力「雙碳」目標實現。修訂《污水源熱泵系統設計規範》,聚焦工程規劃與勘察、污水熱交換系統、建築物內系統、監測與控制等關鍵環節,新增污水源熱泵系統規劃、多能耦合系統、監測與控制系統等相關要求,完善污水源水質、可用水量相關要求。新標準的發布實施,將進一步提升本市污水源熱泵系統設計水平,保障系統運作的穩定性與可靠性,並推動污水源熱泵技術在更廣泛領域應用。 在能源計量方面 制定《企業用能係統耦合再生能源計量技術指南》,聚焦企業用能係統的能源計量層次、能源計量、再生能源計量和計量資料應用等方面,明確了企業用能係統的能源計量層次,包括用能單位、主要次級用能單位和主要用能設備的分級計量要求。同時,詳細規定了太陽能光熱系統、太陽能光電發電系統、熱泵系統、風力發電系統、生質能係統和水力發電系統的計量方法。 此外,標準也明確了再生能源計量資料的兩大應用方向:一是用於企業能源審計,分析再生能源使用量與佔比,幫助企業優化能源結構;二是用於企業碳足跡會計與認證,分析再生能源使用量與佔比,幫助企業優化能源結構;二是用於企業碳足跡會計與認證,分析再生能源取代傳統能源後的減排量與碳排放因子變化,優化企業的碳減量策略與路徑。標準的發布實施,將為北京市再生能源的規模化應用和永續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提升能源計量管理水準和能源利用效率,節約企業能源成本,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和綠色低碳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