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 關閉視窗
 
廣東省發佈《廣東省人工智能賦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
發佈日期:23/10/2025
消息來源:上海證券報
據廣東省人民政府10月21日消息,為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廣東製造,促進製造業數碼化轉型、智能化躍升,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佈關於印發《廣東省人工智能賦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其中提到,依托省市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等專項資金,發揮省級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引領作用,支持人工智能賦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支持地市通過貸款貼息、風險補償、融資租賃等方式,助力企業數智化改造。鼓勵金融機構推出支持人工智能產品開發應用的融資服務,打造「粵智貸」品牌矩陣。落實支持加大技術改造和研發投入等相關稅收優惠政策。

廣東省人工智能賦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
為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廣東製造,促進製造業數碼化轉型、智能化躍升,現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強化工業人工智能關鍵供給
(一)推動工業模型創新發展。以「百行千模」為牽引,聚焦電子信息、智能家電、汽車、機器人等重點行業,支持工業企業、人工智能企業培育一批適應製造業複雜任務環境、具備跨模態數據處理能力的垂直領域大模型,研製一批品質檢測、工藝優化、設備運維等場景專用小模型,對於符合條件的工業模型項目擇優予以資金支持。鼓勵地市設立「模型券」,支持企業購買工業模型服務。依托專業機構建立工業模型評測體系,評估工業模型綜合能力。
 
(二)加強工業數據開發利用。圍繞電子信息、裝備、原材料、消費品等行業,支持工業企業、平台企業、數據服務企業建設高品質的行業通識和行業專識數據集,構建生產工藝參數、設備運行數據、品質檢測報告、故障診斷記錄、供應鏈信息等工業知識語料庫,將工業領域數據集和工業知識語料庫納入重點項目支持範圍。支持企業承擔和建設可信數據空間創新發展試點。推進建設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廣東分中心,探索構建製造業領域數據資源交換體系。

(三)支持工業智能算力應用。支持企業利用韶關數據中心集群、各地市算力基礎設施等各類智算資源,訓練開發工業模型。發揮省市合力,通過「算力券」「訓力券」等政策工具,對於符合條件的企業予以資金支持,降低算力使用成本。支持工業企業、電信運營企業、通信設備企業建設邊緣數據中心,推動端側設備智能化升級,在感知設備、生產裝置、控制單元、無人運輸車輛等部署輕量化算力模塊,實現工業雲端訓練、邊緣推理、終端感知等多場景算力綜合應用。

(四)打造高價值工業智能體。聚焦研發設計、生產運營、運維服務、節能降耗、供應鏈管理等重點場景,支持工業企業、人工智能企業打造一批具備數據處理和智能決策能力的工業智能體,創新規劃決策、工具調用、長期記憶、任務執行等原生應用範式,對於符合條件的工業智能體項目擇優予以資金支持。支持廣州、深圳等地市建設智能體領域創新中心,培育一批感知、需求、執行、決策、評測類智能體。鼓勵研製多智能體互聯互通規範,制定和推廣工業智能體主流協議標準。

(五)培育工業軟件和智能裝備。推進核心軟件攻關等工程,實施一批技術攻關項目,推動人工智能賦能重點工業軟件迭代升級。推動人工智能與工業互聯網協同賦能,支持企業建設融合人工智能的跨行業跨領域和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台,發展模型即服務、智能供給插件等創新模式。實施先進裝備攻關等行動,加快工業大模型與數控機床、機器人、網絡終端設備、工業控制設備、傳感與檢測設備等深度融合。

二、推動工業人工智能規模化應用
(六)加強諮詢診斷和改造指引。依托專業力量運用人工智能工具,為工業企業提供諮詢診斷和「建檔立卡」服務。分行業梳理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和實施路徑,推動編制細分行業數智化改造指南。開展「人工智能賦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地市行」活動,組織供需對接和標杆訪學,支持新技術和新產品首發、首展、首秀。編制發佈「人工智能+製造業」融合發展典型案例集。
 
(七)打造人工智能應用標杆。實施「人工智能+製造業」標杆建設行動,聚焦消費電子、高端裝備、汽車、石油化工、金屬製造、先進材料、泛家居、服裝箱包、生物醫藥、食品、玩具等細分行業,支持工業企業加強「行業模型+專用模型+智能體」的滲透應用,徵集遴選和認定發佈省級人工智能融合應用標杆,對符合條件的標杆項目擇優予以資金支持。開展智能工廠梯度培育行動,支持工業企業推進單機裝備精準執行、製造單元自主決策、生產線動態優化、製造車間數碼孪生等智能化升級,高標準建設一批先進級、卓越級、領航級智能工廠。

(八)推動數智化「鏈式改造」。支持工業企業建設數智化供應鏈,基於工業大模型開展協同採購、協同製造、協同配送等應用,帶動供應鏈相關企業智能化改造。支持工業互聯網平台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產品開發和標準制定,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精準適用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推動工業互聯網與重點產業鏈「鏈網協同」,加快工業數據匯聚、知識庫建設和模型運用。支持地市培育一批產業鏈供應鏈數智化轉型行業平台,對於符合條件的平台項目擇優予以資金支持。

(九)帶動中小企業普及應用。提速推進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江門等6個國家級和14個省級中小企業數碼化轉型城市試點,聚焦智能終端、新能源汽車、紡織服裝等一批試點行業,推動模型算法在研發設計、視覺檢測、參數優化、能耗管理、智能分揀等中小企業重點場景落地應用,組織試點城市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智能化改造項目予以資金支持。建設核心軟件中小企業服務平台,推動中小企業應用融合人工智能的工業軟件。

(十)建設智能化工業園區。圍繞先進製造業集群核心承載園區、國家級高新區、國家級經開區、省產業園等重點園區,打造一批高標準數碼園區,推動先進計算中心、新一代通信網絡、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應用。支持人工智能企業、數碼化服務商等,推動園區企業智能化改造,發展個性定制、協同製造、眾包眾創等新模式。鼓勵建設智慧園區管理平台,實現招商引資、項目管理、企業服務、安全環保、經濟監測的智能化管理。

三、構建工業人工智能支撐體系
(十一)發展壯大賦能應用載體。支持深圳、東莞等地市建設國家級人工智能應用中試基地,開展工業模型應用、中試驗證、系統適配等工作。支持廣州、深圳等地市建設具身智能訓練場體系,提供數據訓練和驗證支撐。建設人工智能開源社區和開源生態中心,推動企業基於開源大模型開發工業模型。培育省級製造業數碼化轉型促進中心,提供產品選型、場景孵化、應用推廣等一站式服務,創建國家級促進中心。鼓勵建設人工智能賦能中心、大模型中心、工業模型超市等平台載體。
 
(十二)加快創新平台提質升級。創建一批人工智能領域製造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台,開展模型算法技術攻關、場景孵化、適配測試等工作,培育一攬子人工智能軟硬件產品和解決方案,將人工智能能力作為新設平台的重要參考,對成效突出的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等平台優先推薦為國家級平台,對符合條件的國家級、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予以資金支持。
 
(十三)推動技術成果落地推廣。支持建立「人工智能+製造業」產品和服務場景的培育和對接全流程工作機制,分行業分領域促進人工智能場景創新應用和供需精準對接。開展工業操作系統應用推廣行動,推動工業企業更新換代智能化工業操作系統。依托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支持技術攻關主體、需求企業等牽頭,推動製造業領域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的工程化應用。組織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揭榜掛帥」攻關,支持企業承擔國家重點攻關任務。

四、優化工業人工智能要素保障
(十四)加強財稅金融支持。依托省市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等專項資金,發揮省級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引領作用,支持人工智能賦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支持地市通過貸款貼息、風險補償、融資租賃等方式,助力企業數智化改造。鼓勵金融機構推出支持人工智能產品開發應用的融資服務,打造「粵智貸」品牌矩陣。落實支持加大技術改造和研發投入等相關稅收優惠政策。
 
(十五)培育複合型人才隊伍。發揮各級產業人才專項政策效能,引進和培育高層次、複合型、實踐型人工智能人才和團隊。設計智慧工匠培訓課程體系,發佈人工智能實訓工具集,塑造「粵工AI學校」等培訓品牌。聚焦「人工智能+製造業」方向,舉辦人工智能職業技能賽事,選樹一批智慧工匠典範,鼓勵校企共建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探索授權鏈主企業自主評審高級職稱。

(十六)築牢信息安全防線。建設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省級工業信息安全服務平台,提升工業互聯網安全技術保障平台實戰能力,開展安全態勢感知、風險評估預警等公共服務。推動企業建立人工智能安全工具庫,促進人工智能安全產品服務應用。組建工業和信息化領域信息安全應急支撐隊伍,聚焦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定期開展診斷服務和應急演練,提升企業安全防護和應急保障能力。
 
  關閉視窗
網站地圖 | 隱私保護條款 | 免責聲明 | 輔助功能
©2006 The Hong Kong Printers Association 保留所有權利。
使用本網站即代表您同意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