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 關閉視窗
 
G20前瞻:世界經濟如何走出長期低迷
發佈日期:25/08/2016
消息來源:一財網

再過幾天,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2016年峰會就將在中國杭州舉行。作為全球最重要的20個經濟體最高領導人的大聚會,作為中國第一次主辦的G20峰會,這次會議在中國無疑引起了格外關注。而當此全球經濟疲弱依舊,又麻煩不斷、橫生枝節的多事之秋,本次G20峰會更是背負艱巨使命,引發全球關注。

那麼,G20杭州峰會有可能就哪些世界經濟熱點問題展開討論、有可能取得什麼共識和進展呢?可以想見,作為全球最高規格、最具代表性的經濟峰會,要討論的自然是當前全球經濟中最重大、最具有全局影響的問題。然而,這些問題大多不是什麼新問題,在過去兩年的各種峰會中已多有討論,成果不少,分歧依舊。一些問題對各國各地區利益攸關,不能指望本次峰會就讓大家放棄分歧,達成共識。但各國領袖借這一重大國際場合闡明各自立場,表達自身關切,減少以鄰為壑,避免形勢誤判,至少可以不讓形勢變得更壞。

G20峰會首先要討論的問題依然是全球經濟進一步可持續性復甦問題。金融危機八年以來,世界經濟持續低迷,遠未實質性復甦。危機和蕭條曠日持久,不僅戰後以來絕無僅有,在整個世界經濟史上也十分罕見。為使世界經濟能夠盡早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實現持續復甦,各國領袖多次聚首,也取得了一定共識。各國都認為世界經濟處於模式轉型和結構重塑期,但對如何重塑世界經濟結構,如何確定未來的國際經濟規則,並未達成一致,也沒有採取多少共同行動。某些國家甚至推出以鄰為壑的排他性政策,試圖為一己私利遏制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獨霸權力,排斥改革。這就使全球經濟復甦遙不可及,一再拖延。本次峰會依然會把全球經濟實質性復甦作為主要議題,雖然未必能取得多少實質性進展。

如果說全球經濟復甦是一個長期的戰略性話題,那麼,近期經濟政策協調則是短期的對策性問題。如今,全球化的發展使世界經濟成為一個整體,各國各地區經濟息息相關,牽一發動全身。這就產生了各經濟體之間政策協調的問題。譬如,金融危機後美國的幾次量化寬松曾經對全世界產生了巨大的溢出效應。如今美國有可能進入加息周期,貨幣政策開始收緊。但各國經濟復甦很不同步,多數國家包括歐元區、英國、日本、中國等金磚國家都在加碼寬松,形成宏觀政策背離的局面。此時,美國的過度緊縮,很可能會對各國產生巨大沖擊和影響。因此,政策協調十分重要。不僅如此,就急欲採取擴張性政策走出蕭條的國家而言,如果各國都期望通過寬松政策壓低匯率取得優勢,只能是幾敗俱傷,並無實質性好處,反而會危及全球經濟。顯然,通過政策協調,避免宏觀政策背離,避免以鄰為壑兩敗俱傷,是G20領導人峰會的主要任務之一。

避免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回潮也是本次G20峰會的一個艱巨任務。如常言所說,「大難臨頭各自飛」。每當世界經濟發展比較順利時,各國在經濟上的合作精神與利他主義便得以發揚,而當經濟發展較為困難時,為了各自利益便回歸利己的本性。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的持續低迷困境,自然而然地催生了保護主義和新孤立主義的潮流。WTO多哈回合貿易談判陷入僵局、各種貿易保護和貿易救濟措施的濫用、各成員在開放市場和投資自由化上形形色色的保護主義做法,都是此種潮流的表現。至於英國脫歐,以及某些政治家宣稱要退出WTO等等,則是保護主義走到極致的新孤立主義表現。此次G20峰會,將會重點討論維護WTO多邊貿易體制、貿易投資自由化和反對保護主義等問題,這從峰會主席國中國的多次公開表態中可見端倪。當然,現有的多邊體制未必是最好的,但相比起來,如果大家都效法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情況會更差。

作為一次全球性重大會議,一般不會在大會上討論雙邊議題和個別問題。不過,此次會議可能例外。如果大會專門討論英國脫歐及其經濟影響問題,應該不會太令人意外。即使大會不專門討論,各種雙邊和小範圍的會議上也會談及。一個不再是歐盟成員國的英國,與其他主要經濟體是什麼樣的關系?英國會是一個比歐盟更開放、更自由的經濟體,還是一個更保守封閉的經濟體?當各國之間不再適用歐盟的協定時,如何簽訂新的協定?不僅如此,英國本身與歐盟的經濟關系也需要加以討論和理清。雖然英歐之間自有許多渠道和場合討論這些問題,作為一個英國和歐盟主要國家都是其成員的國際組織和全球平台,對問題的討論也許會有更廣闊的視野。

在世界經濟大勢低迷、紛亂嘈雜的當下,G20有太多問題需要討論。無論如何,以上問題一定是要加以重點關注的。不過,誕生於2008年金融危機之中的G20峰會,本身具有應急機制的色彩,各國之間缺乏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的一致性,經濟發展水平和利益訴求也未必相同,使得G20峰會年年開,真正的成果並不多。當危機已經不那麼迫在眉睫的時候,這一常態化的機制有可能變為一個常設性論壇。論壇固有其意義,但遠非世界大國領袖興師動眾、遠涉重洋的最高目的。期待G20機制發揮更大作用,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作者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系教授)

 
  關閉視窗
網站地圖 | 隱私保護條款 | 免責聲明 | 輔助功能
©2006 The Hong Kong Printers Association 保留所有權利。
使用本網站即代表您同意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