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 关闭视窗
 
让报纸印刷洗尽「铅」华 汉字雷射排版系统科研实物入藏中国国博
发布日期:16/01/2020
消息来源:北京日报
13件套汉字雷射排版系统相关科研手稿及实物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正是这项技术,让报纸印刷洗尽「铅」华。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带领下,中国设立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专案「汉字资讯处理系统工程」(简称「748工程」)。在参与这一工程的过程中,著名科学家王选带领北京大学电脑科学技术研究所(现更名为王选电脑研究所)同事们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研制成功新第一个中文资讯处理系统——汉字资讯处理与雷射排版系统,掀起了中国「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印刷技术革命,为资讯时代汉字和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很少有人知道,汉字雷射排版系统使用的字形资讯压缩方案,其实是由王选和他的夫人陈銶共同研究的;而系统早期所用的软体,也是出自她的创造。这对科学家伉俪在科研道路上携手并进,各尽所长、密切配合,令一项伟大创举终成现实。

陈銶是第一届计算数学专业毕业生,她留校进入数学系计算数学教研室担任助教。北京大学成立了研发电脑「红旗机」的团队「红旗营」,陈銶在其中负责软体部分的培训与设计,以及各种杂务。1975年年初,陈銶参加了由北京大学组织的一项关于电脑应用的调研,得知「748工程」并告诉了王选。其中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子专案引起了王选的兴趣。他和陈銶经过仔细分析,认定这是一个价值和前景不可估量的重大项目。

要实现汉字的电脑照排,第一步就要解决汉字字形资讯的存储问题。王选认为,当时国际上流行的二代和三代照排系统不适合国情,决策研制第四代——即雷射排版系统,而且一定要使用「数位储存」的方式,但由此产生的资料量在当时看来非常巨大,无法存储到电脑中。他在研究字典的时候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灵感:汉字所有的笔划,可以划分为规则笔划和不规则笔划两类。对于撇、捺、点、勾等不规则笔划,他归纳出轮廓描述法,对于横、竖、折等规则笔划,则使用参数描述法。
 
 
  
王选与陈銶反复讨论,最终设计出了一套全新的汉字字形资讯储存方法。在不失真的同时,它需要的储存空间只是点阵储存方式所需的五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这项「轮廓加参数」的汉字资讯压缩技术比西方早了大约十年。在设计与试验压缩资讯的同时,陈銶还负责设计整个软体系统。为了学习排版知识,陈銶仔细阅读有关排版的技术书籍,查阅了能找到的各类书籍的版面格式,并向印刷厂师傅虚心请教。
 
 
 
终于,1979年7月27日,汉字雷射排版系统输出了第一张报纸样张《汉字资讯处理》,这是新第一张用「电脑-镭射汉字编辑排版系统」整张输出的中文报纸。此后,又成功排出样书《伍豪之剑》,并于1985年在新华社中实用成功,1987年《经济日报》使用这一系统,在全国首家「告别铅与火」。汉字镭射照相排版系统,成为新第一个电脑中文资讯处理系统,后来不仅风靡全国,也出口到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
 
 
 
2020年1月15日,13件套见证了这段历史的实物入藏国博,包含王选设计照排系统的手稿、首版《汉字资讯处理》报纸样张、《光明日报》对雷射排版首次报导的报纸、查字模胶片、字形功能清样等。国博表示,汉字雷射排版系统的研究,实现了汉字资讯的电脑存储、处理、还原和输出等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跨越式发展,从而牢牢把握了系统的创新和发展主动权。国博将做好保管、研究、展览展示的工作,更好的传承与发扬中国科技工作者勇于创新、敢于挑战世界最尖端科技的决心和勇气。

 

 
  关闭视窗
网站地图 | 隐私保护条款 | 免责声明 | 辅助功能
©2006 The Hong Kong Printers Association 保留所有权利。
使用本网站即代表您同意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