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已在出版领域逐步得到广泛应用,但在进一步发展上,仍然有不少痛点、问题亟待解决,如数据不足,以及合适的应用场景有待开发等。无论如何,出版行业在未来仍需不断探究解决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痛点,并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相结合,促进行业发展。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出版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出版商逐渐将人工智能视为融合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国际期刊联盟(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 Press Periodique)在最新发布的《2022~2023年世界媒体创新报告》中,也重点探讨了全球出版商要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扩大用户群体、做出更有吸引力的产品。然而,在概念火热的同时,人工智能与出版结合的概念与落地之间,又有着怎样的隔阂? 出版行业的人工智能实践 在人工智能技术刚兴起时,出版商对于其应用于出版行业有较多构想。但随着企业实践的深入,许多构想或是脱离行业环境,或是在实现上有一定困难。这里主要列举在出版行业已经通过实践证明可行的人工智能应用。 在新闻出版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已被用于识别用户行为特征、个性化推送、自动撰写新闻等。挪威出版商Amedia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识别平台上共240万名用户的行为特征。比利时出版商Mediahuis利用数据,以自动、高效和个性化的方式,为潜在和现有用户提供最佳注册优惠与最佳销售优惠等。 在大众出版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已被用于辅助审稿、营销发行,从而优化出版流程。北大方正公司推出的方正智能辅助审校系统,利用机器学习、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基于前沿深度神经网络的纠错模型对审校场景进行深度分析,通过不同的算法模型进行纠错。阅文集团在销售版权前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作品受众进行预测,综合分析受众的年龄、购买力、消费行为等信息,通过对受众需求的把握来判断版权价值,从而打造更加符合受众预期的作品,实现对目标IP的精准化营销。 人工智能应用于出版领域的困境 虽然人工智能在出版领域已有不少应用,但在其进一步发展上,仍有不少痛点、问题亟待解决。 当前出版业对人工智能技术并不了解,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水平过于乐观,往往错误估计技术的能力。2018 年,东京日比谷车站内一家面向女性读者的小型书店里,日本出版贩卖株式会社和富士通共同开发的选书AI系统SeleBoo和书店店员进行了一场选书比赛。双方以“成年人的青春”为主题,根据进店读者的潜在需求,各自列出推荐书单。时间期限为1个月,哪一方的书单中被读者选中的图书更多,哪一方获胜。最终,店员卖出65册,SeleBoo卖出32册,人类以压倒性优势打败了AI。这不失为一个人工智能技术在出版行业的能力被误解的例子。 目前人工智能与出版结合的概念与落地之间的最大隔阂,就是数据不足,以及合适的应用场景有待开发。当前出版企业大多各自为政,数据互不相通,每个企业难以拥有大到足够支撑人工智能系统的数据库。而在实际应用中,不论是一般的人工智能技术,还是元宇宙这类新兴概念,要想真正在出版业落地,还需出版企业间互通数据,为技术提供大数据支持。 人工智能在出版行业的前景 人工智能技术在出版行业的应用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挖掘空间。不论是传统出版的各个环节,还是出版大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实践水平。元宇宙等概念的兴起也为出版结合人工智能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出版行业的应用主要围绕读者或用户,对目标群体进行特征分析、个性化推送、意愿预测等,与其他服务行业并无二致。在出版业特有的内容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还停留在基础阶段,即辅助编辑审校、生成机械化的新闻推送等。更进一步深入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需要的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需要行业在企业层面的营销战略规划和再造。 为解决人工智能与出版结合的概念与落地之间的隔阂,需要广大出版企业结成较大联盟,共同开发联盟的销售平台、传播平台、生产平台,在联盟内共享数据。并且,出版从业者还需要找到适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环节,利用人工智能优化产业链,让生产制造更有个性、更具弹性、响应速度更快,从生产开始,拉动物流、采购、配送等各个环节,以最终用户作为一切经营的出发点。出版从业者也要在实践中让人工智能避开其在价值判断上的短板,发挥编辑价值判断优势,引导优秀内容的传播。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出版行业在未来仍需不断探究并解决技术应用带来的痛点,让行业发展跟上技术的变革,同时也要将新技术引入本领域,促进行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