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出版业的数码化转型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对于产业数码化和数码产业化的理解和实践思路越来越清晰。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出版机构始终面临着人才需求跟不上转型需要的问题。出版机构数码化转型过程中的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系统思考、系统建设。 出版业深入推进数码化转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刻洞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牢牢把握全球信息化发展与数码化转型的重大历史机遇,高度重视、全面布局、统筹推进网络强国、数码中国建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发展数码经济,推进数码产业化和产业数码化,推动数码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数码化发展,建设数码中国。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覆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特别是高度重视信息化数码化发展,就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码中国提出一系列新要求,作出一系列新部署。 出版业既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又是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主体。积极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提升数码化发展水平,是出版业「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方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到「十四五」末期,产业数码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出版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明显增强,数码技术赋能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内容生产传播数码化水平显著提升,数码出版、按需印刷等新业态新模式更加多元,精品供给更加丰富,数码化营收占比持续提高,行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将数码化转型摆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强基建,定策略,建机制,找路径,抓重点,纷纷加快数码化转型的实践进程。 出版机构数码化转型路径及人才工作挑战 出版机构在推进数码化转型的实践中,根据自身实际有着不同的路径选择。随着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以及对数码化转型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出版机构对于产业数码化和数码产业化的理解和实践思路越来越清晰。 一方面,以数码化赋能传统产业,全力构建全媒体生态,加快推动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在资源、经营、平台等全价值链、全方位的数码化转型;另一方面,将数码出版转向产业发展,将其提升到未来支撑出版机构发展的重要力量的位置,逐步实现从1.0(把纸变成电)向2.0(纸电同步,内容资源数码化、知识化,表现形式多元化、视频化,生产流程智能化)、3.0(知识服务深度挖掘,智能化、数据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甚至更高阶段的迈进。 在这一过程中,出版机构在应对诸多挑战的同时,还面临着人才缺乏、人才结构有待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有待创新等诸多人才工作方面的挑战。 数码化转型过程中的人才培养建议 出版机构在数码化转型过程中的人才培养,不是简单地不惜高薪招聘人才,也不是单纯地对从事数码业务的人员开展培训,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就像出版机构对数码化转型的认识和路径选择一样,是一个逐步摸索、逐步深入、逐步清晰的过程。出版机构的数码化转型,不是成立一个数码业务部门,也不是把内容资源进行数码化加工那麽简单,而是一个拥抱数码化、赋能产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产业数码化和数码产业化的过程。因此,人才培养也应着眼于全局、立足于长远,从人才引进、人才开发、人才培养、人才环境、人才理念等方面形成系统的人才培养工作机制。 一方面是对现有人才加大培训力度,使其了解数码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在出版传播方面的影响和应用,提高全员建立互联网思维、融媒体思维、数据思维的意识;同时,围绕出版机构数码化转型的路径选择,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业务技能培训,比如新媒体运营、短视频制作、直播实操等专题培训,不断提升现有人才对数码化、融媒体的认识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引进人才力度,从互联网企业、广播电视媒体、视频直播平台等渠道引进具有数码化产品研发、制作、运营能力的高端人才,弥补现有人才队伍的不足。打造适应出版机构数码化转型的覆合型和专才型人才队伍。 数码素养,指从事数码化工作的素养。有同行总结其至少包括:数据素养、技术素养和媒介素养。出版机构在数码化转型过程中,加强对人才的数码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出版传播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下,数码素养越来越成为出版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忽视或者漠视出版素养的培养。数码化、融媒体是工具、是途径、是手段,行业的进步离不开技术、工具的进步,或者说,技术和工具的进步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只懂数码技术、不懂出版规律,只有数码素养、缺乏出版素养,是做不好出版的。对出版使命、出版价值、出版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才是实现高质量出版的根本。在加强人才数码素养培养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引进的数码技术人员、新媒体人员加强出版素养的培养。不懂出版规律,就数码化而数码化的出版,是难以实现有效赋能的。缺乏文化使命和出版价值认同,再高的数码素养,也难以担负起新时代的出版使命。 「练三年拳,不如打一年架。」业务技能培训,是数码化转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功课。在业务培训的过程中,突出实战训练,以具体工作项目作为引导,加强实训实战的培养,是促进人才快速成长成才的有效方式。比如,在短视频制作培训中,不仅安排相关策划要点、制作软件、配音配乐、技术技巧等方面的干货讲解;同时,安排制作完成短视频的实操任务,并讲评交流。再比如,在出版机构数码化转型过程中,可将「数码化手册」开发作为试点项目,选取相关人员组成柔性工作小组,通过项目的研究、落地,引导项目组成员提升数码素养和实操经验。 符合出版机构数码化转型需要的领军人才,一定是覆合型人才,是通过长期培养和大量实践成长起来的人才,是稀缺人才。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平台留人,是人才工作应该予以考虑的配套政策。同时,文化和氛围建设,也是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方面。文化是土壤,有什麽样的文化,就能培育出什麽样的人才。文化是旗帜,有什麽样的文化,就能形成什麽样的导向。文化是力量,引导人、激励人,也凝聚人、留住人。比如,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组织开展科技讲座、研究论坛、实践交流等活动,培育和营造「崇尚科学、注重实践」「紧跟前沿、置身市场」的理念和氛围。同时,在学习内容方面,增加有关互联网思维、数码及融媒体技术、新媒体新渠道、典型平台及典型案例等相关模块。比如,在编辑技能竞赛的内容设置上,增加新思维新技能的内容;在表彰奖励的奖项设置上,增加视频能手奖、直播团队奖、新媒体项目奖等数码产品、数码技术、数码岗位的奖项。这样一方面可以引导业务转型、人才转型,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出版机构数码化转型和融合发展的氛围营造与培育。 要有用才之胆。人才不是天生的,既懂出版又懂数码的复合型人才,更需要长期的实践锻炼才能成长起来。要敢于使用有潜质的年轻俊才,使他们尽快成才。给任务、压担子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慧眼识人,更要放手用人。在用人的问题上,要克服谨小慎微、求全责备。同时,更要有容才之量。人才都是有思想、有主见的,人才都是有性格、有激情的,培养人才要有容才的雅量。要能理解人才、包容人才。同时,要有容错机制,以更好地鼓励人才勇于创新、敢于担当。 在数码化转型过程中的人才培养,首先要基于出版机构数码化转型的路径选择;其次要形成系统的人才工作机制;最后,就是要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地总结优化,形成符合实际和规律的、适合自身发展特点和需要的方式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