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0月15日,第42个国际盲人节(又称白手杖节),这是全球关注视障群体权益的重要日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中国视障人口超过1700万,他们在空间认知与文化参与方面面临独特挑战。正值此节,星球地图出版社与中国盲文出版社于10月13日在中国盲文图书馆联合发布《无障碍中国地图》和《无障碍世界地图》,这是国内首次批量发行此类触觉地图,标志着无障碍出版领域的重大进展。    触觉地图的技术创新:从数字盲文到指尖探索 这些地图采用先进的数字盲文印刷技术,彻底革新了传统触觉地图的制作方式。传统方法依赖翻模压制,图例系统单一、信息承载有限,且易损坏。新技术则透过凹凸点线与纹理设计,大幅提升精度与寿命,让视障人士能「触摸」地理知识。 《无障碍中国地图》:以触感增效标注省级行政区划(如直辖市、省界线)和重点地理标志(如长城、黄河),帮助用户建立空间概念,适用于日常导航与学习。 《无障碍世界地图》:利用不同增效纹理区分七大洲(亚洲、欧洲等)和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等),让全球地理「一触了然」。    出版过程严格遵循国家地理数据标准与通用盲文方案,确保准确性与包容性。中国盲文出版社副总编辑包国红强调:「视障人士无法像健全人一样通过影像建立空间概念。触觉地图作为一种专用地图,消除了视障群体提升空间认知能力和学习地理知识的障碍,在其日常辨位、导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她进一步指出,数字盲文印刷不仅丰富了触觉图例,还延长了地图使用寿命,让地理教育真正实现无障碍传递。   这一创新响应了《马拉喀什条约》(Marrakesh Treaty),该条约旨在为视障人士提供更多可及性出版物。中国自2017年加入以来,已推动多项立法,如《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促进文化资源的平等共享。   这些出版物的发布,不仅提升了视障群体的知识获取能力,还彰显了科技在残疾人服务中的潜力。数字盲文印刷等技术,正逐步应用于教育、导航与娱乐领域,预计将惠及更多边缘化群体。国际盲人节的主题「促进就业创业,推动共同富裕」,也呼应了这一努力,强调视障人士的经济参与与社会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