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 關閉視窗
 
韓國計劃推動可分解塑膠技術及產業發展
發佈日期:12/01/2021
消息來源:必勝網

據韓國《中央日報》新聞報導,隨著新冠疫情暴發,塑膠盒、塑膠袋導致的「白色污染」日益嚴重。有專家指出,沾上食品等異物的塑膠產品大部分只能被用作燃料回收使用, 循環再用比例不到10%,極需引進可分解塑膠技術。

目前,全球各國均在關注生物塑膠製品的可分解塑膠技術研發,包括可在泥土、海水中降解的「可降分塑膠」,以及使用玉米、甘蔗等自然材料生產的「生物基塑膠」。德國化學公司「巴斯夫」生產了一種只需三至四個月即可在土壤中分解的農用塑膠,已被韓國全南、江原、忠北、京畿等地的農戶引進使用。主流發達國家還積極培育在土壤和海水中只需六個月即可實現90%以上分解的海洋分降解塑膠產業,如可以在海水中分解的有聚羥基脂肪酸酯(PHA)。韓國海洋水產部表示,全球大約80%的海洋垃圾是塑膠袋等塑膠製品,塑膠顆粒污染已經成為威脅人類生存的重大問題。

韓國LG化學、SKCSK綜合化學、CJ第一製糖等多家企業正在積極進行技術研究。大部分企業雖已具備相關商用化技術,但難以進入市場,因韓國的塑膠政策一直著眼於循環再用領域,針對可分解塑膠的認證並未作出細分規定,只制定了工業分解塑膠(EL724)的標準。企業希望生產可以在農田、海洋等自然條件下降解的更環保塑膠製品,卻苦於沒有相關等級認證標準。同時,韓國環境產業技術院實施的認證程式也非常複雜,如果企業沒有專門用來生產可分解塑膠的工廠地皮,即使研究所研發出相關技術,也難以獲得認證。相關人士表示,相比美國、德國和日本,在韓國申請認證需要提交三至四倍的資料,時間也比其他國家更久。

據韓國國際貿易研究院預測,全球可降解塑膠市場的規模有望從2018年的30億元(美元,下同)擴大到2023年的61億元,年均增速達到15.1%。疫情下的增長速度還有望進一步加快。近期,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有意把培育生物塑膠產業作為「新政」專案的其中內容,將全面探討制定相關認證制度。

 
  關閉視窗
網站地圖 | 隱私保護條款 | 免責聲明 | 輔助功能
©2006 The Hong Kong Printers Association 保留所有權利。
使用本網站即代表您同意使用條款。